风云气象卫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风云气象卫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王 英 王林凤

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从整体情况来看,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地区有着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十分广泛,发生的频率很高,灾害的损失十分严重,因此,要针对各类灾害进行切实有效的监测,并且以监测结果为基准作出科学合理的处理。其中,在自然灾害预测过程中,风云气象卫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风云气象卫星在自然灾害预测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风云气象卫星;自然灾害;监测;应用

引言

从实践情况来看,在当前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评估过程中,风云气象卫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静止气象卫星9颗,极轨气象卫星8颗。风云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77年开始研制的,1988年、1990年和1999年,先后发射了3颗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即风云1号A、B和C气象卫星。1997年和2000年又先后发射了两颗静止轨道风云2号气象卫星,组成了中国气象卫星业务监测系统,我国也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同时拥有两种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这是中国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奋斗和自主创新的结晶。在自然灾害监测过程中,此类气象卫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洪涝监测

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活跃地区,每年都发生多起洪涝灾害,作为国家级的气象卫星应用服务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通过跨部门联合技术攻关,集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气象卫星多光谱洪涝综合监测系统,确保风云气象卫星在洪涝灾害监测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呈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例如,2003年,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出现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7月的中上旬,因为持续性的大范围降雨导致淮河流域几大行洪蓄洪区相继开始行洪蓄洪。风云一号D星计算结果表明,泛滥水体面积达2200平方公里。对于这次淮河流域水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安徽省局遥感中心对洪涝初期、洪涝中期、洪涝后期及退水全过程展开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和监测,通过相对应的监测和分析,充分绘制出水情监测报告12期,然后在第一时间向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进行发送,以此为其抗洪防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其中,某些水情监测报告以“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的形式向国务院进行呈报,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有效的提供相对应的汛情信息,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此使洪涝灾害得到充分的规避。

二、切实有效的进行干旱监测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比较高,同时这一灾害的影响范围比较大,持续时间很长,所以干旱对于我国农业的影响要比其他自然灾害更高。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针对灾害干旱自然灾害的预测过程中,有效应用风云气象卫星,这样能够呈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我国干旱遥感监测工作从研究实验阶段发展到业务推广阶段,国家级遥感服务中心以及许多省份遥感应用部门已经具有实时生成和分发卫星遥感干旱监测产品的能力。从历史情况来看,我国在多次的重大旱灾预测过程中,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都向国务院水利部门以及各地政府都提供了大量精准有效的干旱监测服务信息,例如,风云气象卫星在北京、河北、内蒙、吉林、江苏等多个省市的抗旱活动中都呈现出巨大的作用和价值,为抗旱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和参考,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及时有效的收集相关的旱情资料,并对其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估,以此为旱情的有效应对提供战略部署和决策支持,利用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分析旱情的具体情况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旱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抗旱措施,更积极有效地组织应对,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降低干旱所导致的危害。

三、在积雪灾害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

融雪径流是北方河流春汛的主要径流补给,然而,大范围过量积雪,对于交通安全也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对于牧区的畜牧业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威胁牲畜安全过冬。针对积雪灾害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应用风云气象卫星,也呈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它可以预测其对农牧生产、交通运输所带来的可能的影响,提供来年河流径流、旱涝、沙尘天气强弱的预测信息。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我国极轨气象卫星FY-1C资料处理生成了大量积雪监测产品,这样可以向相关地区提供不同时间段的多时相积雪合成图和单时次多光谱彩色合成图,以此使政府全面精准的了解和掌握雪灾情况和影响程度,然后进一步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根本上有效确保相关灾害程度有效降低,在相关农作物种植决策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四、其它方面的有效应用

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针对其他自然灾害的预测过程中,风云气象卫星都呈现出特别显著的作用和价值。气象卫星的遥感监测信息所涉及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泛,例如,在针对冰雹、大风、龙卷和寒潮天气等相关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过程中,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优势。同时,在全球云量分布、大气臭氧层、火山爆发、城市热岛、地表水体分布和沙漠及荒漠化的监测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有大量的气象卫星监测数据及其处理产品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被提供给众多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军事部门,呈现出特别显著的应用效果,为我国自然灾害的有效监测和科学合理的应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风云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本文介绍的台风、暴雨、雾霾、沙尘、干旱、森林草原火灾、雪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监测,风云气象卫星在火山爆发、水体藻类水华、冰冻、高温热浪等灾害监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风云气象卫星对于我国传统的以国外卫星资料为主进行灾害检测的局面进行了充分的突破,对于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能够进一步看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对卫星遥感的应用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中,越来越需要风云气象卫星,需要相关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展风云气象卫星综合探测能力,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定量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领域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使风云气象卫星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并着重把握各类技术要点,对其有效创新和改进,以此使我国自然灾害监测和预防领域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赢;郑伟;高玲;周成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研究[J].城市与减灾,1993,12(2):63-68.

[2].陆一忠,刘春山,王天为,李留平,张大伟.2003年洪泽湖洪水分析[J].江苏水利,2004(7):17-18.

[3].方墨人,田庆久.基于MODIS的LAI时间序列谱的地物分类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4(3):5-7.

[4].周清波,李思涵,张文翠,茂文平,国内外农情遥感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