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孙丽敏 1 高立英 2

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泰安 271413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并合休克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合症的患者中,通过与其家人沟通,选择了其中的66位患者,进行了一系列医学上的实验。将这66位患者平均分为了两组,每组33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对他们进行了编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然后再对比两组病患在实验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对此次实验的满意程度,最后得出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治疗中,必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护理,这样不仅能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抢救,还能进一步改善病患的生命体特征,减少在救治过程中的危险程度,非常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护理研究

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是一种急诊科的危险病症,一旦发病,死亡率很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升,随着医学的发达,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治疗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大大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救治率。在救治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缓解舒张压水平和调节心肌血氧的供应能力,来进一步提高心脏的功能,提高救治率。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一个有疗效的治疗手段,必须要有比较科学的护理方式来进行配合,这样才能够发挥治疗方式的最大功能。本文通过了对一场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症的护理方法,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此病症的救治率。 2基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进行实验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病患中,病患的年龄分别在46岁到75岁之间,把他们平均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男患者的病例为18例,女患者的病例为15例;实验组中男患者的病例为17例,女患者的病例为16例。因为在两个祖宗患者的年龄,分配较为均匀,并且两个组的病例较为接近,所以在进行比较时差异较小,不会过多的影响实验结果。经过医院高层的同意之后,便积极进行了研究实验,将心脏功能为三级、四级并带有合并休克症的患者,在他们了解了此次实验,并且经过家属的同意之后,便纳为了此次的实验对象。 3、针对性护理方法 上文中提到过将66名患者平均分为了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针对性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3.1体位及活动护理

在患者发生病情时,准确地找到患者的中凹位,在对病情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后,病患必须要进行卧床休息,避免给心脏加重负荷,等到病患的病情稳定和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个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并且要严格的克制运动量,不能够增加病患的心率。 3.2建立静脉通路 在合并休克病症发病时,病患的灌注组织严重不足,末梢的循环经常发生障碍,必须要给病患建立两条新的静脉输液通道,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粗直的静脉留置针,一组给患者输入稳定血压的药品,另一组为患者输入常规溶液进行扩充患者的血容量。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要密切观察输液的部位是否有液体的渗漏,而导致的患者输液部位局部坏死的情况。 3.3镇静、止痛及吸氧护理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口鼻内是否有分泌物,并且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很多时候,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患者,都会因为疼痛而直接导致休克,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提供杜冷丁等有止痛疗效的药物,来减少患者因为疼痛而带去的休克状况。除此之外,患者因为在休克的时候灌注组织减少,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这时就必须给患者采取面罩或鼻导管进行氧气的传输,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患者缺氧问题,还能够缓解患者疼痛、胸闷的状况,大大降低了心律失常的症状。 3.4严格观察病患病情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症的治疗中,除了要严格的检查生命体征的变化,还必须对患者的尿量、意识情况和末梢循环进行严格的监测,是出现变化过大的情况。有一部分此病的患者在测量血压的时候,会出现血压降低或者测不出血压的状况,这种状况大多预示着患者的病情发生了变化,几率可能会达到一分钟在100至120次,这时候就必须持续地进行心电监护检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变化,准确及时地进行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理。在病患发生休克状况时,全身皮肤会发冷、变紫,当休克状况停止时,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身体状况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患者在休克时,肾的小动脉会发生痉挛的状况,肾血流量会持续地减少,就会出现尿量减少或者无尿的情况,这时候医护人员必须记录患者一天的出入量,并及时的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5落实基础护理 在病患的饮食条件中,主要以易消化、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必须要保持排便的通畅,在排便时,患者不能用力过大,进行充足的卧床休息,在休息时,可进行床上排便,养成习惯。如果发生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要等到病患的病情稍微稳定之后,才可兑换者进行身体清洁和衣服的更换,更换床上用品,症病患的保暖情况,要保持患者的皮肤、头发及口腔的清洁。 3.6成立急救小组 在相对的科室中选取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具备此专业高技能的医护人员和有着大量突发病症抢救的医护人员,由此方面的专家担任组长,对患者进行全程的跟踪治疗护理,每天实时的和医生反应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治疗的计划方案。还可以建立微信网络系统,在院内接济的患者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后,将患者的病情情况上传到医院的网络系统,相关的医护人员将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知相关的科室,准备好抢救的药物以及器械,便能够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3.7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观察与医疗指导 在医院确定接诊后,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严密的观察,记录好患者的心电波形、心率、血压变化等,一旦发生异常变化, 必须及时地向医生汇报,并且配合医生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处理。 3.8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症发病较急,发展速度很快,变幻在发病的时候心脏周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因为患者请治疗的过程中对医院的环境并不熟悉,非常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而对治疗产生一定的阻碍,在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以温和、亲切的态度与病患进行交流,在救治的过程中也应保持沉着冷静,避免因为医护人员的慌张而使患者紧张,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待到病患的病情稳定之后,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疏导,让病人了解到病情产生的原因以及症状,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3.9中医护理 在此次试验中发现,许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症的患者,大部分的原因是正虚阳脱证,阳气较为虚弱,心脏和肾衰竭。在我国的中医药历史上,方中红参和附子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心脏休克时而带来的缺血损伤,黄芪和桂枝等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有效的防止血小板的积聚。在医院中由专业的中药人员进行中药的煎药,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喂服,此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地观察病患的状况,患者在服药后发生感冒。可以用中药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病患必须要切忌暴饮暴食,可以采取多餐少吃的方法,患者更应控制饮食,房抵在治疗的过程中体重增加,给心脏带来负荷。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症的发病及,病情较为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多次的实验后,如果配合上针对性的护理,就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减少因为此病而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2]陈曦,范柏林,凌慧芬.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