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效果观察

叶思勇 杜婷婷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1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眼底病的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眼底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平均视力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50%(29/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39/4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使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和视力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眼底病;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液

眼底病与玻璃体病变有关,是常见的眼科疾病,目前的治疗方式如切除玻璃体、激光治疗等,本文将主要探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对眼底病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眼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组的年龄处于26~73岁之间,平均(54.38±5.18)岁;病程为1~6个月,平均(3.47±1.04)个月;疾病类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7例,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新生11例,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0例,黄斑变性2例。观察组的年龄处于26~72岁之间,平均(55.06±5.21)岁;病程为1~6个月,平均(3.52±1.03)个月;疾病类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7例,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新生10例,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0例,黄斑变性3例。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并按照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首先,使用抗生素类眼药水进行保护,接着使用U庆大霉素与500mL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治疗后2h,给予患者丙美卡因进行表麻,进针点均选择眼角膜边沿的平坦位置。再次在无菌环境下缓慢注射0.5mg雷珠单抗注射液,注射角度与眼角膜之间呈90度角。最后用无菌棉签按压注射部位,并进行包扎。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每月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与视力状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痊愈: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以及视力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以及视力恢复了50%左右;无效:治疗效果不明显,比较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方法检验;其他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X2法检验。若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显著。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以及视力状况

治疗之前,对照组的视网膜厚度(394.15±6.53)µm,眼压水平(19.23±3.20)mmHg,平均视力(2.13±0.42);观察组的视网膜厚度(395.01±6.52)µm,眼压水平(19.48±3.18)mmHg,平均视力(2.13±0.44),差异不显著(P>0.05)。

治疗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44.72±4.08)µm、(284.53±3.84)µm,P<0.05;眼压水平分别为(16.08±1.32)mmHg、(14.20±1.32)mmHg,P<0.05;平均视力分别为(3.13±0.32)、(4.08±0.68),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50%(29/40),其中基本痊愈14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39/40),其中基本痊愈35例、好转4例、无效1例,差异显著(P<0.05)。

  1. 讨论

眼底病病种繁多,病因极为复杂,因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患者的关注,所以当患者发现视力有所下降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如果是眼底中央部位发生病变,治疗不及时很可能致盲,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工作与学习。因此需要尽早接受正规治疗。有研究显示,眼底病的早期治疗能明显减轻相关疾病对眼部结构的损伤程度,降低致盲的可能性。现阶段眼底病的治疗方式较多,但常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可能因为视网膜屏障修复不及时而加速视觉神经细胞凋亡。雷珠单抗注射液为一种新型药物,其主要作用即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本次对我院部分眼底病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以及视力状况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39/40),而常规治疗模式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50%(29/40),差异显著(P<0.05),与孙京晶、陈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以看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在眼底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使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和视力状况,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鹏,李佳,綦占娇,王未来.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5):6-8.

  2. 郑朝元.眼底病患者应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医药论坛杂志, 2018, 39(5):147-148.

  3. 孙京晶.眼底病患者应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研究.中国疗养医学, 2017, 26(7):758-759.

[4]陈燕.眼底病患者应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