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高危产妇孕期保健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高危产妇孕期保健中的作用分析

杨文玉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社区 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高危产妇孕期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20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的门诊随访,实验组患者对其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模式,邀请高危产妇填写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高危产妇对护理满意度,分析高危产妇的妊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高危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SDS)表得分分别为(45.2±4.3)分和(42.8±6.3)分,这两个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3±7.5)分、(58.1±3.9)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危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危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家庭护理指导模式比起常规的门诊随访,能起到调节高危产妇心理状态的作用,帮助她们走出焦虑和抑郁,提高产妇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临床对高危产妇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家庭护理;指导模式;高危产妇;孕期保健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20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高危产妇作年龄在20~35岁,平均年龄(25.6±3.4)岁,孕周12~35周,平均孕周(28.6±3.4);实验组高危产妇年龄在20~36岁,平均年龄235.8±3.7)岁,孕周12~36周,平均孕周(28.4±3.2)。P>0.0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纳入标准:①在我院分娩的高危产妇;②告知患者研究意义,经过患者同意;③心理精神方面正常,能够配合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的;②器官具有疾病或者衰竭的;③视听障碍。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正常的程序给予基本的护理指导包括饮食和健康宣教,要求产妇定期来医院产检,产妇如孕期发生意外如阴道流血等,及时送医。实验组采用家庭护理指导模式。①健康宣教,由医院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向高危产妇及其家属传授孕期护理事项和平时饮食上应该注意的一些知识,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对护理开展的依从度。②对产妇还要进行心理干预,疏通产妇因为婴儿健康和自身安全而压抑、焦虑的心情,告知产妇轻松愉悦的心情更有利于生产和产后恢复。③饮食护理:注重产妇的饮食均衡和休息,注意补充产妇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控制糖分和油脂摄入,严格严格把控患者的血糖,防止并发妊娠糖尿病。④运动管理,身体条件好的产妇,可以适当在饭后进行户外活动,身体不便的应多按摩,翻身。同时产妇生活中应保证足够的饮水量。

1.3观察指标

请产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SDS)来进行自评:SAS<60为轻度焦虑,SAS在60~69之间为中度焦虑,SAS>70为重度焦虑。SDS位于53~62之间为轻度抑郁,位于63~72为中度抑郁,SDS>72为重度抑郁;并请她们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60为不满意,60~90为基本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度人数+基本满意度人数)/该组人数。观察产妇的妊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本次高危产妇的相关数据,将0.05作为检验临界值,若是检验值低于临界值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高危产妇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高危产妇心理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高危产妇,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高危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高危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高危产妇的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高危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高危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处于生育期的妇女而言,妊娠期与分娩期是其人生中关键的生理阶段,在该阶段中,其健康极易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所以,在妊娠期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全面的孕期保健措施,对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健康具有关键意义,可在保护产妇和婴儿生命的同时,防止各类并发症的产生,使孕产妇能够顺利生产,增加自然分娩的概率。在妊娠期,需要长期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措施,即在明确妊娠日开始,孕妇便需要定期接受孕期保健措施,直至分娩结束,保健的内容包含:健康宣教、先天性疾病的筛查等。有资料显示,在减少孕产妇死亡发生率,保障产妇生命健康时,主要的保健措施便是孕期保健。由于孕期女性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其在妊娠期间,极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增加孕产妇出现子痫、胎盘早剥等问题的概率,同时还会出现胎儿窘迫等症状,对产妇和胎儿的生命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尽早为孕产妇实施优质科学的孕期保健措施,可防止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孕妇妊娠期间、分娩期间若是发生并发症,将会严重威胁到母婴健康,比如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会让母体营养过剩,进而导致胎儿增大,引起胎膜早破、产后出血;高血糖会增大胎儿耗氧量,容易使得宫内胎儿窘迫,引起新生儿窒息;另外,由于产妇高龄,其卵巢功能、血管弹性减弱,极易使得产妇血压上升,故而积极控制高龄产妇围产期血压水平,显得至关重要[2]。通过超声检查以及身体健康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母婴异常情况,便于及时对症干预、治疗,保证母婴安全健康,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相关报道[3]认为年龄35岁及以上的高龄产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育龄产妇,妊娠期间对高龄产妇定期产检、保健,这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基于此,在高龄产妇围产期护理期间,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妇对孕期保健的认知,引起高龄产妇的重视,并根据产检结果,及时发现、治疗相关病症,促使产妇深入了解孕产知识,进而规避相关并发症,优化母婴结局。

高危产妇是在医院产检时发现有着高风险的孕妇,常规的对高危产妇的护理方式是在产妇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但是门诊随访的效果有限,医生护理人员只能给出建议不能给出具体的方案,也不是系统化的护理措施。而高危产妇由于危险系数高,容易陷入焦虑,抑郁中,加重危险的发生率。有研究指出,采用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产妇的家中展开护理,给予产妇专业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态,降低妊娠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本文的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高危产妇心理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高危产妇,P<0.05有统计学意义,产妇经过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超过门诊随访的产妇,这与王红的研究结果一致。实验组高危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高危产妇的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危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过家庭护理指导模式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早产、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综上,采用家庭护理指导模式比起常规的门诊随访,能起到调节高危产妇心理状态的作用,帮助她们走出焦虑和抑郁,提高产妇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临床对高危产妇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叶瑞欢,陈星艳,陈静怡,等.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高危产妇孕期保健中的作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0):3160-3163.

[2]张建利,刘丹霞.以家庭功能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在孕妇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1):1387-1389.

[3]邱家钰.早期孕期保健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产妇血糖控制水平及围生结局的影响评价[J].饮食保健,2019,6(16):51-51.

[4]张莹,汤苗苗,堵敏芳,等.不同护理模式对高危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0):2041-2044.

[5]王红.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母婴世界,2019,(14):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