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1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刘秀荣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心功能分级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其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占比、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优质护理模式;疾病复发率;功能分级;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linical valu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rrhythmia.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heart function grade I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grade IV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rrhythmi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rrhythmia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rhythmia;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treatment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细胞突发性缺血缺氧,血流量下降或血液供应中断,引发的心肌细胞死亡疾病[1]。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伴随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预后[2]。因此,本文研究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45~75(52.37±4.13)岁。病程0.8~8(4.03±2.3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伴有心律失常,予以入组。排除其他脏器功能衰竭不能耐受治疗者,排除精神病患者。对比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如叮嘱患者卧床静养,常规饮食指导、面罩或鼻导管给痒、预防并发症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体位护理及疼痛护理:入院后给予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体位以头低脚高位,改善脑部血液巡航状态。对存在室颤者立即实施直流电复律及电击除颤处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了解疼痛发生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类型等,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必要时可皮下注射吗啡镇痛。    (2)用药指导:用药前,使用通俗易懂语言详细告知患者用药原因、药物作用机理、药物杜毒副作用等。给药后,关注患者心率、呼吸频率、面色、神志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汇报医生,实施针对性处理。    (3)心理疏导:站在患者角度,通过甲亢宣教、集体讲座、告知以往成功治疗案例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观,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治疗信心。    (4)生活指导:叮嘱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同时,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包括定期更换衣物、在床上开展被动训练,更换体位、按摩四肢等,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压疮、下肢深静血栓形成。    (5)饮食指导: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钠、低盐、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忌辛辣,忌生冷、油腻食物。入院前3 d以流质食物为主,后期可根据患者病情稳定程度,逐渐向半流质食物过渡,至正常饮食。少食多餐,以7分饱为宜。    (6)排便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床上排便方式,教授患者通过深慢呼吸、按摩腹部方式排便。排便困难者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治疗。    1.3 评价指标    (1)比较治疗效果。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心电图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指标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比较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及心律失常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显效数16例,占比50%,有效数10例,占比31.3%,无效数6例,占比18.7%,治疗总有效率为81.3%。研究组治疗显效数23例,占比71.9%,有效数8例,占比25%,无效数1,例,占比3.1%,治疗总有效率96.9%。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x2=13.649,P<0.05)。    2.2 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級及心律失常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将护理问题具体化,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巩固治疗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模式基于“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可能出现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加剧、排便困难等问题,实施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指导、排便护理、生活护理等系列护理行为,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4]。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护理后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模式可巩固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状态,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预后[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范星华.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7):100-101.    [2] 刘翠梅.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3):75-77.    [3] 陈 巍.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71+74.    [4] 种 华.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0):133-135.    [5] 邱彦勤,罗 婷,魏 革.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