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差错率的实际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差错率的实际措施

柴艳婷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药学部, 山西 大同 037003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差错率的实际措施。方法:我院于2018年后实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以2017年-2018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结果作为对照组,2018-2019年静脉药物配置排药结果作为实验组,对比实验组静脉药物的排药差错率。结果:实验组细胞毒性药物排药差错率0.50%低于对照组4.00%;普通药物排药差错率2.50%低于对照组6.00%;实验组平均排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中通过使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可以显著降低静脉药物的静脉药物的排药差错率,保障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率实际措施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配置静脉药物的重要场所,需要有专业的药剂人员根据药物的特性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药物进行配制。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大量的药物进行配制处理,因此工作量大,且工作复杂,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差错,增加了临床静脉用药风险[1]。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排药差错是静脉配置中心提高配置效率与安全性的重点所在。近年来,随着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心运行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管理当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2]。基于此,本文分析总结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差错率的实际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后实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以2017年-2018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结果作为对照组,2018-2019年静脉药物配置排药结果作为实验组,对比实验组静脉药物的排药差错率。该过程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均未发生变动,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静脉药物管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1)可根据药物用法、临时医嘱或长期时医嘱对静脉药品进行分组,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还可根据科室分类对基本药物进行分组。(2)人员分组,明确各工作岗位职责,对其进行分组,根据情况对换两组的职责,做好有效的排班工作,避免人员出现高峰期工作压力大,不在高峰期无事可做的现象。(3)还对包装,核对,扫描等进行分组处理,做好相应的工作责任管理制度,将同规格药物归纳放置,降低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对外形相似,容易混淆的药品进行分分类,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放置固定位置,方便配药与核对,提高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1)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药物的排药差错率,分为细胞毒性药物与普通药物。(2)对比两组平均排药时间。

1.4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 23.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标识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排药差错率对比

实验组细胞毒性药物排药差错率1例(0.50%)低于对照组8例(4.00%),对比后(X2=3.2154,P=0.0321);实验组普通药物排药差错率5例(2.50%)低于对照组12例(6.00%),对比后(X2=4.3320,P=0.0017),(P<0.05)。

2.2两组平均排药时间对比

实验组细胞毒性药物排药时间(23.45±1.42)min低于对照组(28.47±1.42)min,对比后(X2=4.2015,P=0.2354);实验组普通药物排药时间(21.20±1.12)min低于对照组(25.20±1.14)min,对比后(X2=43010,P=0.0021),(P<0.05)。

3 讨论

3.1差错分析:

传统的配药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医生开具处方、配药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核、静脉中心进行排药、核对打包、静脉给药。但传统配药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1)人员配置未能分配合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感与分工意识,大都以医嘱为主[3]。(2)在审核处方与进行排药时未能科学合理的分类与总结医嘱,导致出现标贴差错与分类差错,降低了工作质量与效率[4]。(3)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水平,导致排药差错。(4)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工作人员不能各司其职。(5)缺乏有效的量化标准与环境管理,导致排药差错。

3.2减少差错率的实际措施

  1. 建立药品监管制度小组,药品监管制度小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监督检验药品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保证各环节可以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符合药品管理的工作要求。药品监管制度管理小组还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药品监管制度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并和其他科室进行积极的沟通,从而明确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高效的解决,显著提高药品管理的工作质量。(2)强化人员培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需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工作人员素养,才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根本因素,从而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显著提升药品管理的工作质量。由于药品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而大部分工作人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不够全面,致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工作知识以及技能。因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需要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工作,并对科室内的整体人员积极展开培训工作,通过持续、长时间的技能知识的培训工作,可以显著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内工作人员的素养以及能力,促使工作人员可以开展高质量的工作。(3)完善工作制度以及规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际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实践,提高药品管理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大幅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此外,还可以实施岗位责任制度,促使各个工作环节的实际职责可以落实在每员工的头上,显著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促使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工作。(4)规范量表标准。药品管理的基础是规范量表标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当制定标准化的相关法律法规程序,并严格落实到检验的各个项目当中,实现药品管理的量化发展。(5)环境控制。保持良好的药品管理环境,环境是影响药品管理重点因素之一,只有良好、合格的环境才能取得有效的药品管理结果。实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能够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药物的集中配置,其减少差错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其配合能力,写作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药物排药程序,降低出错频率,提高工作质量。(3)紧密联系医嘱与处方,打破原有工作模式,提高用药安全性[5]

我院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显示,实验组细胞毒性药物排药差错率(X2=3.2154,P=0.0321)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普通药物排药差错率(X2=4.3320,P=0.0017)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排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使用中心运行模式可以显著降低静脉药物的排药差错率,保障患者的静脉用药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康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护理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1):78-79.

[2]甄炬荃,黄享贞,温坚坤.精细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0):73-74.

[3]诸葛霞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423例差错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07):44-45.

[4]陈妙仙,兰凤英,俞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常见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06):77-78.

[5]梁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其配置静脉药液差错率中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