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王俊

西京医院眼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2020年7月期间对42例(52眼)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开展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患者(26眼)。改良超声乳化手术用来治疗研究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用来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较低,P<0.05;(2)治疗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1、3个月,有所改善,而研究组增加情况更好,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角膜内皮细胞在治疗后3个月有明显的改善,因此该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白内障;并发症;近视眼;改良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

在高度近视的情况下,如果患者还合并白内障,则非常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的情绪,多在老年群体中发生,起病突然,病情发展速度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甚至会导致其出现视觉功能障碍。本次就选择42例来我院治疗该病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现将我院治疗的42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之中,纳入的时间是2018年6月~2020年7月。42例患者有52眼需接受治疗,因此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1例患者26眼)和对照组(21例患者26眼)。研究组:男、女分别有12例、9例,年龄在55~73岁之间,平均(64.52±8.41)岁,眼轴长度在27.05~33.95mm之间,平均(29.58±4.22)mm;对照组:男、女分别有13例、8例,年龄在54~72岁之间,平均(65.28±8.32)岁,眼轴长度在27.08~33.42mm之间,平均(29.29±4.17)mm。分析患者的资料,每一项均为P>0.05。

    1. 方法

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概率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选择在患眼11点钟部位作一直径大约在3mm左右的透明角膜切口;并在3点钟部位作一角膜缘内辅助切口,对晶状体前囊进行环形撕囊,将超声乳化手柄头以及劈核钩配合后,用超乳机完成劈核,并将核分为数小块,之后将部分硬核用超乳机吸出,并在患者前房将粘弹剂进行正确注入,针对残余核的具体情况,选择主切口是否需要扩大,通过齿镊取出晶状体残余核,之后对晶状体皮质进行注吸。在患者的前房与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皮质注吸后,结束手术。

    1. 观察指标

  1. 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时间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2)观察两组在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主要有黄斑水肿、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在睫状沟固定、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1. 观察指标

用软件SPSS 20.0 分析数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用(5f68016b42257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 )表示,并发症用[n(%)]表示,检验分别用t、X2进行,数据有意义通过P<0.05表示。

2 结果

2.1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通过表1分析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两组之间无差异,均较少,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均有所增加,研究组增幅更大,P<0.05。

表1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5f68016b42257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个/mm2

组别

眼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研究组

26

2113.75±351.68

2498.71±518.74

2627.38±526.74

对照组

26

2110.48±376.19

2208.72±486.52

2301.49±519.61

t

--

0.03

2.07

2.24

P

--

0.97

0.04

0.02

2.2 并发症

通过表2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并发症(%)

组别

眼数

黄斑水肿

角膜水肿

人工晶状体在睫状沟固定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26

0(0.00%)

0(0.00%)

2(7.69%)

0(0.00%)

2(7.69%)

对照组

26

2(7.69%)

1(3.85%)

4(15.38%)

2(7.69%)

10(38.46%)

X2

--

--

--

--

--

6.93

P

--

--

--

--

--

0.00

3 讨论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发病的主要特征是眼球突出、眼轴长、悬韧带少并且较为脆弱,患者主要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导致患者失明,对其晚年生活影响较大。

该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患者存在硬核,则需要的超声能量较多,所耗费的治疗时间也较长,容易对其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并且难以修复。改良超声乳化术先对患者的晶体核的硬度进行分析,再通过超声能量将其劈碎,最后用镊子取出,不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伤害也较轻,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所降低,安全性强。因此,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8.46%),P<0.05;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98.71±518.74)、(2627.38±526.74)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优于对照组(2208.72±486.52)、(2301.49±519.61),P<0.05。

综上所述,通过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其角膜内皮损害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将该手术方法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渝,白岚,魏芳.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9(19):137.

[2]陈正华,张振华,陈馨竹.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84):17,20.

[3]刘殿军,孟为民,杨斯崇, 等.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5):83-84.

[4]关新辉,李雪.探讨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中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2):362-363.

[5]杨静,史先基.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