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呼吸科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呼吸科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朱小燕

南通市中医院 江苏省 南通市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本院呼吸科感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就诊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住院环境、护理操作以及护患沟通4个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呼吸科感染科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细节护理干预;呼吸科感染管理;感染率;护理满意度

引言

呼吸科感染指的是发生于患者以及工作于呼吸科内的人员之间的感染,又或是相关人员由于院内感染因素而导致的院外感染。一旦发生呼吸科感染既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使之预后受到严重影响,且还会有损呼吸科的声誉。现阶段,在呼吸科服务过程中呼吸科感染问题难以避免。相关研究明,护理工作对呼吸科感染的控制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就诊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8~75岁,平均(43.29±16.43)岁;支气管扩张11例,肺炎12例,肺曲霉菌1例,呼吸衰竭3例,肺脓肿4例,肝脓肿3例,肿瘤系统疾病3例,风湿系统疾病13例,血液系统疾病6例。对照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8~75岁,平均(42.83±17.26)岁;支气管扩张10例,肺炎12例,肺曲霉菌1例,呼吸衰竭4例,肺脓肿5例,肝脓肿3例,肿瘤系统疾病3例,风湿系统疾病13例,血液系统疾病5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细节护理干预的方法如下:(1)成立细节护理小组。纳入资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组内成员,提高其专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养,加深其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职责心。(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对院内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将完善的呼吸科感染相关知识考核制度建立起来。对相关学习和培训流程予以建立健全,包括院内感染知识、护理操作标准等。每月进行在院内考查感染知识,以将护理人员的预防感染危机意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需积极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技能,其中以时下新型病菌类型为重点培训内容。另外,护理主管还应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考核制度,让呼吸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充分保证。(3)落实强化管理。要求科室做好护理质量强化,再协同护理部、各科室及监控人员职责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层级护理机制。即:组建由呼吸科感染管理科和科室护士长为核心的感染控制团队,明确各组员职责,再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工作质量筛查的方式,落实呼吸科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义。另外,还加强了对现有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控制等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无菌操作、无菌用品管理和手部卫生清洁等。(4)完善并落实预防呼吸科感染制度:呼吸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三级监控网络体系,感染科积极同相关科室协作,相互配合,严格遵照《消毒技术规范》和《呼吸科感染管理规范》等规范密切监测呼吸科感染情况。(5)无菌和清洁病房的环境:每天对病房进行2次认真的消毒,每次大约消毒1个小时,并且对病房的地面,各病房中的物品进行湿式清扫,每天早晚分别清扫1次。并在规定时间内对病房和诊疗室中流通的空气进行净化。(6)风险精细化管理。每周一定时组织集体会议,引导患者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并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同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提高其无菌意识,并强化无菌技能操作水平。在走廊、休息区等公共区域配备完善的消毒设备,为患者、护理人员日常手消毒提供便利。(7)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在使用完医疗器械后,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马上对其采取清洗以及消毒处理,若医疗器械受到血液或者痰液等的严重污染,则应当对其实施浸泡消毒,可以使用康威达溶液,然后再进行清洗以及消毒灭菌。而且,定期更换氧气湿化瓶,并马上输送至供应室进行消毒,必须确保使用无菌用水作为湿化液。(8)加强监督与考核: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依次,重点监测科室医疗用品存放、使用、处理及操作感染控制情况,并予以有效指导,第一时间针对缺点进行信息反馈,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严格要求科室迅速纠正问题,针对整改不到位的,应予以惩罚;针对认真整改、感染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的科室,应予以一定的奖励。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n(%)]描述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的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感染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上呼吸道

感染

肺部

感染

感染率

对照组

56

3(5.36)

2(3.57)

5(8.93)

观察组

56

1(1.79)

1(1.79)

1(1.79)*

2.2两组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住院环境、护理操作以及护患沟通4个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护理服务

住院环境

护理操作

护患沟通

对照组

56

49(87.50)

47(83.93)

50(89.29)

46(82.14)

观察组

56

55(98.21)*

54(96.43)*

56(100.00)*

55(98.21)*

3讨论

呼吸科感染是常见恶性事件之一,具体指住院病人在呼吸科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呼吸科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呼吸科工作人员在呼吸科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指患者在院内(入院48h后)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感染情况、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病情况,一旦出现呼吸科感染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治疗时间,也会影响病床周转率,不利于医患关系调整,并伴有资源浪费弊端,对社会、呼吸科和家庭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呼吸科日渐重视感染管理工作开展,旨在通过采取科学有效手段降低感染发生率,保护患者安全,但常规管理工作系统性不强,长期效果不佳,而呼吸科细节护理管理则注重干预潜在风险,采取有效的评估手段,进行预见性干预,起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对于住院患者而言,呼吸科感染是典型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操作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建立细节护理管理的思想,通过完善培训以及宣传,使医护人员可以充分认识到细节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完善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取细节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服务、住院环境、护理操作以及护患沟通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呼吸科感染科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香萍,甘琼萍,刘芳宁,等.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效果研究[J].海南医学,2017,28(22):3781-3782.

[2]吴静.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16):99.

[3]廖建玲,刘佳潞.基于员工帮助计划理论的团体培训在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185-186.

[4]林丽红,徐勤容,张丽萍,等.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4):28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