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改良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研究改良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

杜姗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750001

宁夏眼科医院(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夏致盲性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750001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患者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确诊需要实施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改良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数据术后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正视疾病,规避不良因素,利于患者治疗效果,拉近与患者及家属距离,和谐医患医护关系,提升好感。

关键词:改良;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护理

前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是眼眶肿瘤的主要表现[1]。眼科疾病中,眼眶肿瘤占有一定比重,外侧开眶摘除术是眼眶深部肿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2]。眶内良性肿瘤还是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需尽快手术,术后辅以化疗或者放疗,该手术方式不同于其他手术,眶内脂肪多,肿瘤多在深处,难结扎钳夹,多采用压迫止血,适合泪腺区域和眼眶上部肿物的切除[3]。眼眶有许多神经血管和肌肉,视野受限,术后易发生并发症。本文就改良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做研究调查,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疗效数据对比研究。

对照组:15例,男10名,女5名,年龄区间20-65岁,平均年龄(38.44±6.34)岁

实验组:15例,男7名,女8名,年龄区间25-68岁,平均年龄(36.46±7.32)岁

两组数据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悉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数据调查,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了解患者眼球突出度、视力、头面部是否感染;术后交代相关服药饮食注意事项。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改良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 术前心理建设。与患者及家属多交流沟通,正确认识该病,了解该病病理特征,消除内心的恐惧与焦虑感。

  2. 术后实时关注。术后48h内,以2h/次,3次/天的频率检查患者术眼光感是否存在和纱布绷带是否存在渗血,直至拆线,做好记录,若有血肿压迫的情况,立马报告医生,做急诊手术,挽救视力。

  3. 饮食护理。术后麻醉清醒后,流食,2天后开始正常饮食,多吃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果蔬,保持排泄通畅,利于伤口的恢复,增强抵抗免疫力。

  4. 出院指导。复查复诊时间,出院前向患者说明,一周后复查,2月/次的频率进行复查,眼眶肿瘤患者复查是终身的,若有视力下降等要及时就诊检查。

1.3观察指标

采用常规护理和改良针对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情况,记录并发症(感染、眶内血肿、视力丧失)出现与否。

1.4评价标准

痊愈:眼球复位,无感染、无血肿

有效:眼球复位,偶有感染或眶内血肿

无效: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感染、眶内血肿、视力丧失等。

术后有效率=(痊愈+有效)/患者例数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两组数据术后护理病情情况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15例,痊愈6人(40.00%)有效4人(26.67%)无效5人(33.33%)有效率10人(66.67%)

实验组:15例,痊愈13人(86.67%)有效1人(6.67%)无效1人(6.67%)有效率14人(93.33%)X2=46.90,p=0.001

  1. 讨论

眼眶肿瘤类型很多,与相邻组织有紧密联系,良性恶性都有,外侧开眶肿瘤摘除术是常用手术方式,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利于患者处于配合良好状态,术中由护士认真记录,严谨描述术中和创口情况,与病区护士交接交底。术后视力丧失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不同于感染、眶内血肿这类的并发症还有补救的可能。

造成并发症因素很多,切除肿瘤时,肿瘤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难以厘清,极其容易损伤眶内血管和软组织,受伤后会造成持续性出血点,眶内血肿导致眶压高[4]。迫使视神经供血不足,手术过程中,若损伤视神经,使用止血药促使血液达到高凝状态,周围软组织水肿,血管压力高,血流速度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导致视力功能丧失。从研究数据,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可知,术前术后的针对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增高,术前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积极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对视力进行监护,大概率预防出血及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

[5]

综上所述,改良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中,针对性改良护理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回归日常生活,和谐医护医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好感,树立良好形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普及推广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向琴,李敏.眼眶肿瘤摘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人文护理关怀[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1):172-173.

[2]李鲜丽.观察眼科手术患者实施安抚和触摸护理对其应激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7):229.

[3]李颖,陈娴.针对性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认知行为情况及应激状况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03):97-98+100.

[4]韩玉灿,王平,谭容,龚晋,杨庆国.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8,31(06):406-410.

[5]刘建慧,张素平,李金晖,徐建森.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3):5689-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