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王雪梅

永州珂信肿瘤医院 425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研究期间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计68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期间为了明确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34例患者,另一组是观察组有3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护理服务,但方法不同,分别是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结果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满意度为(97.14%)相对于对照组(82.86%)较高,相比之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人性护理进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冠心病;应用效果;满意度

引言:冠心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大。一旦发生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应该加强护理工作的实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并使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报道内容用以下方法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35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62-79岁,中位年龄为(68.56±4.59)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常规护理,既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导其熟悉医院的环境,同时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了解,按照医嘱指导用药。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用以下方法完成。

1.2.1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诊疗环境进行定期管理,比如每天定时进行病房的清理和通风,以此提高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同时还要控制好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另外,保持病房内的安静,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防止患者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以此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2.2 健康教育

由于老年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所有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差异进行适当的宣教,告知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制定健康手册进行发放,让患随时都能够了解疾病相关内容。

1.2.3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因此护理人员要抱以积极的态度和患者沟通,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

1.2.4生活指导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饮食的合理安排,告知患者要减少盐的摄入量,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胆固醇和低脂肪的食物为主。

1.2.5运动指导

为了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等有氧运动,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拟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要求患者按照运动计划进行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等,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进行评价,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临床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而研究数据较多,需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工作,故将所有资料和数据纳入计算机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不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n(%)进行描述。在进行计量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1。

1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状态

观察组

34

79.51±6.08

74.22±5.51

82.53±5.61

76.98±6.08

对照组

34

61.92±7.52

59.25±7.41

64.82±6.41

60.72±7.53

t

11.586

12.315

14.596

11.87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对护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25例、9例、1例,总满意人数34例,总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对护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20例、9例、7例,总满意人数29例,总满意度为(82.86%);相比之下,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心内科临床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且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人类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已经成为社会中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冠心病的病情十分复杂,具有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的特点,该病发生后,会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的影响,长期受疾病的困扰,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或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这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着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1]。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情况,临床中应该加强护理工作的开展,而以往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该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病情监测较为重视,但忽视了患者其他方面的需求,尤其是社会支持及心理等方面,因此该护理模式无法完全获得满意的效果。就人性化护理而言,其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特点,在实际护理中不仅注重患者生理方面的护理,还能够为患者的心理提供优质的护理[2]。本研究表明,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86%(29/35)相对于观察组97.14%(34/35)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而且在护理期间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既能够增加患者的免疫力,还能够对其他体重进行合理的控制。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良好的改善,还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雅琴. 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229-230.

[2]李鑫,张琳. 多方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7):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