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陈琛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

摘要: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们可以预示到电气工程未来发展情形。当前,电力需求进一步增强,电气工程将会迎来发展高潮。目前来看,电力系统存在传输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十分严重,有待解决。若不能够行动起来,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力度,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社会生产与发展也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一些电力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为此,必须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推动国家电力的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应用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力行业基本矛盾变得尖锐化。旧的技术不适应电力工程的发展,已经变成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才能够使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当前社会发展条件同以往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社会有利条件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出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进步作用是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应用该项技术后,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目标实现,同时满足了行业自动化发展需求,具有积极意义。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值得探讨,下面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进行阐述。

1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

1.1 降低系统的测量误差

当电力自动化应用于电力工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力工程此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得出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应用中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测量误差这一矛盾。初期,电力工程计量采用传统的方式,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出现测量误差。一般情况下,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信号误差在0.2级左右,信号通过电缆进行传输,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效应大概是0.1级。为了实现正常运转会进行AD转换环节,这一环节具有必要性。在开展这一环节时同样也会产生误差。原先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认为这些误差是不可降低的,然而电力自动化应用以后客观现实摆在人们眼前,人们否定了传统看法。电力自动化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技术系统整体误差有所降低,意义重大。出现这一结果是有原因可循的。首先,我们在进行信号采集过程中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且这一过程是一次性的,根本不需要进行反复操作。另外信号转换完成之后光纤传输将会投入到合并单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总的来看,信号传输时以数字式方式进行,传输环境有所优化,这种情况下无须再受到外部电磁干扰,二次转化程序也因此得以避免。

1.2 提高配电网的整体防护性能

电力行业的一切变革归根结底都是围绕安全生产这个轴心展开的。以往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没有出现,行业领域采用电气技术进行电网防护。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使用的电气技术具有滞后性,不能够提供保障。当故障发生时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假设故障发生在设定区域以内,那么电磁式元件差动电流内部一定会出现谐波,出现这一问题后随之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继电保护拒绝动作又或是反应时间延长,这些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若故障发生在设定区域之外,电磁式元件会达到饱和状态,继电保护误差动作因此而形成。当前对电网性能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出现,在电气工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解决当前的矛盾。这是因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电网长距离防护的功能,长时间提供保护使得系统处于正常稳定状态,电子式电流互感装置同样处于正常状态。另外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达到快速降低电压基波幅值误差的目的,配电网的整体防护范围有所扩大,继电保护动作具有可靠性以及快速性。有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会无时休、全方面的保护电网系统。总的来看,电网系统的防护性能将会进一步提升。

1.3 提高畸变波形的测量精度

电磁式设备发挥着重要运用,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传统的电磁式设备存在一定的缺陷,分析发现其在频率特性和动态范围方面不够理想,无法适应频率复杂的环境,在频率复杂的环境下无法正常进行,精准化测量和保护工作难以成为现实。电子式电气控制技术应用之后实现动态化监管,同时能够捕捉大电流数值,该项技术支持数值解析和验证,即使处于复杂的环境也可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

2.1 选型原则

这是一项系统工作,绝不能够盲目而为。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时应当分别从自动化监控系统和远程调度两个方面入手,注重结合这两方面慎重考虑。微机保护自动化系统作用重大,决不能够忽视微机保护自动化系统。应当加强重视程度,完成整体规划与设计,让系统发挥最大作用。电力系统与电力自动化的接线也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出于现实需要最好是选择接线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的那种。这需要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方案制定。智能开关要比传统的开关性价比更高,因此在开关选择上要将智能开关作为第一选择。

2.2 设计原则

为了进一步满足现实需求,需要增设相应的电气设备。在添加电气设备时必须要结合主线设计,避免设备接入不合理。设备的型号和类型有着严格的要求,当存在多方面选择困惑时应当进一步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再进一步确定。值得注意的是,设备接入的同时应当注意在设计图上标明设备的型号,为后期提供一定的依据。计算机远程控制开关,开关正常运行工作才能够正常运行,把开关接入监控系统中是十分必要的。现实中应当注意进行此项操作。

3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3.1 变电站自动化

电力系统是否具有安全性受多方面的影响,而变电站正是其中一项最主要影响因素。我们都知道变电站是需要进行日常维护的,只有进行维护工作才能够确保各项设备正常工作,才能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传统情况下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较强,由操作人员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变电站日常维护,操作人员作为主体而存在,负责进行状态监控、信息采集以及数据记录等工作。以上这些工作质量如何,与人员素质水平高低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可能会出现数据资料丢失、数据记录不完整的情况,无法实时掌握数据。实现变电站自动化能够从人工操作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能够实现根本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之后数据采集工作变得简单高效。另外一方面电子技术能够实现变电站全程监控,发现存在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预警,与此同时自动切除故障电力设备的电源,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3.2 发电厂自动化

电力系统需要实现安全供电,在各行业日益繁荣的当前社会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生产工作需要持续进行。生产电能这一工作是由发电厂负责的。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提供处理手段的,实现发电厂自动化应用之后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3 电网调度自动化

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的采集及其他工作依靠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现实中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分析,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对象电缆,将这些需要进行调度的对象电缆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实现配网的自动化调度。电网调度可以说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完成采集信息和发布命令的重要职责,需要加大技术应用力度,推动电网调度自动化。

3.4 发电厂的分散测控系统

电力系统要不断升级完善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才能够为现实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当前社会电网建设正在持续进行,这种情况下发电厂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当前首要工作就是对发电厂的分散监控系统进行控制。为此应当注意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通过多项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对发电厂的控制。

结束语

电力系统要想正常稳定运行首要的就是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保障,只有始终坚持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健康稳定服务,才能够保证电力的可靠性。电力自动化系统对电力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应当不断加大力度,实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国庆.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风, 2017,(036):68-68.

[2]田红霞. 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大科技, 2015, (02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