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

李蓉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 内蒙鄂尔多斯 01701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儿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便秘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为主,分为对照组(48例,以儿科常规治疗为主)与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便秘患者采用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可有效改善大便性状,增加排便次数,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小儿便秘

引言

(infantileconstipation)是指排便困难或时间延长,粪便干燥而硬结的一种病症。其任何季节、年龄均可发病,在儿科有较高的患病率。若未及时治疗,大便日久难解、滞积腹内,易导致腹胀、食欲减退及夜不能寐等诸多不适,对小儿的营养健康影响极大。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根据频率快慢补泻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试验效果较满意,现作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儿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便秘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为主,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研究组中,女20例,男28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4.02±1.25)岁;病程3~15d,平均(9.06±1.25)d;疾病证型:实证便秘、虚证便秘例数之比分别是23:25;体重7~28kg,平均(17.52±2.12)kg。对照组中,女21例,男27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4.08±1.21)岁;病程在4~14d,平均(9.08±1.21)d;疾病证型:实证便秘、虚证便秘例数之比分别是24:24;体重8~27kg,平均(17.58±2.11)kg。两组性别、发病时间、年龄、体重、疾病证型等基线资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常规对症治疗下,对照组接受传统固定频率的推拿手法治疗,清大肠5分钟,180次/分,顺摩腹5分钟,120次/分,推下七节骨5分钟,100次/分,揉龟尾2分钟,120次/分。实证与虚证患者各穴位操作均相同。观察组接受频率快慢补泻式推拿治疗,对实证患儿,按照加强手法补泻中,快速为泻法的治疗特点,予清大肠220次/分,顺摩腹160次/分,推下七节骨150次/分,揉龟尾160次/分;对虚证患儿,根据补泻手法中补法操作,予清大肠150次/分,顺摩腹90次/分,推下七节骨80次/分,揉龟尾90次/分。观察组穴位操作时间同对照组。两组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个疗程(合7d)。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临床疗效:①便质以及排便间隔时间恢复正常,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为显效。②便质基本正常,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d,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见显著好转为有效。③便质、排便间隔时间、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变化不明显,甚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计算方法是①+②,除以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各计量数据以(x±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两组计量数据比较其间差异性行t检验,各计数数据以(%)的形式表示,两组计数数据比较其间差异性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组患儿接受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5.0%,相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方案的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1.8%)不良反应,患儿表现为腹胀;研究组出现3例(5.5%),其中恶心1例,腹胀2例。两组症状均较轻,未给予处理,症状逐渐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

3讨论

小儿便秘属于我国儿科常见疾病,肠道内粪便若未及时清除体外,在肠道稽留时间过长可致使患儿再次吸收相关毒素,从而影响患儿全身脏器,诱使患儿发生胃肠器质性疾病。中医认为饮食水谷入胃后,经脾胃转化功能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所乘糟粕则由大肠传出,小儿便秘主要分为实热证与气虚证,其中实热便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小儿胃肠积热,热盛伤津,患儿体内津液耗伤。气虚便秘的发生是由于患儿饮食内伤,脾胃津液化生不足,以至气血不足。婴幼儿由于年龄小,口服给药治疗依从性低,小儿推拿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清大肠、退六腑等操作可清利患儿肠道,以消胃肠积滞。摩腹、推下七节骨可达到消食化滞、行气通络的作用。补脾经、推三关可健脾益胃,补益气血。捏脊可调和人体阴阳,培养人体元气。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小儿推拿因其频率快慢不同可对肠神经系统产生不同刺激,从而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小儿便秘患儿。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在小儿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较高。分析如下: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涉及到力的作用频率快慢、作用时间长短、方向以及人力等多个要素,可有效改善胃肠蠕动,大肠与肺互为表里,肺之燥热可转移到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推拿手法一定程度上可调节患者脾胃,具有补脾健胃、降逆消导功效,顺着大肠走向按摩,可加快肠蠕动,七节骨推法具有清热通便功效,可调节大肠功能,捏脊则具有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理气血、调阴阳功效。捏脊、双侧足三里按揉、分推七节骨、丹田按揉,补泻兼施,可发挥显著清热通便、健脾和胃功效,增加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浅表血液循环,强化组织以及细胞的代谢,增加对深层神经根的刺激,促进排便。且中医治疗重在于治本,通过小儿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治疗,可激发人体阳气,条畅气机,有效降低小儿便秘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结语

综上所述,便秘患儿给予手法按摩可有效缓解小儿便秘临床症状,在实施临床按摩过程中,操作者应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合理使用快慢补泻手法,从而提升按摩手法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尤卓,关睿谦,塔娜,等.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6,33(01):85-87.

[2]吴霞.辨证选穴推拿与传统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病的疗效比较[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4(65):96,97.

[3]吕会兰.小儿推拿配合饮食调理治疗小儿便秘[J].中国民间疗法,2018,

26(02):107.

[4]唐维兵.婴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2):263-265.

[5]陈艳霞,郭凯,张丽,等.肖和印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