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安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急诊安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王雪( 通讯作者) 吴小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有效护理措施展开探讨,剖析急诊安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急诊情况及急救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2月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纳选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急诊安全护理者纳入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50例,评价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0.92±0.23)min、急救持续时间(60.02±12.23)min均短于对照组(3.23±0.27、85.12±12.23),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9/50)明显较低于对照组%(44/50),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为急诊科脑出血患者施以安全护理可使患者分诊时间及急救持续时间缩短,提升抢救成功率,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急诊;安全护理;脑出血;急救效果

在生活压力上升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锻炼身体的时间缩短,使心脑血管病症的发生呈现出高发生率及趋于年轻化发展的现象,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脑出血为急诊科内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症,具有病情发展快、预后效果不佳、致残致死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应用怎么样的急诊护理使患者的急诊救治质量得到保障成为了现代急诊科护理人员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1]。本研究为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实施了急诊安全护理干预,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3月-2020年2月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纳选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急诊安全护理者纳入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50例。对照组内男女患者占比分别为62.00%:38.00%,年龄区间值在59-78岁之间,数值均量(65.23±3.29)岁;观察组内男女患者占比分别为64.00%:36.00%,年龄区间值在59-79岁之间,数值均量(65.79±3.68)岁;将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输入SPSS20.0系统进行检测可见p值大于0.05,即表示上述数据可应用至研究对比中。

1.2方法

对照组:热情接诊后对患者意识及脑出血情况、颅内压水平展开评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观察组接受的急诊安全护理:(1)接到112急诊电话后,通过与报警人员进行沟通对患者病情有初步了解,并根据患者病情、合并病症等情况为其准备抢救仪器及药物,为提升抢救结局奠定基础。(2)与报警者或患者家属建立有效沟通,指导患者身边人员以正确的方法为患者展开简单的抢救,如指导患者身边人员将患者衣领解开并将其头部侧向一侧,以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不要轻易移动患者位置以免出血量增加,轻轻的呼叫患者名字,使其尽量保持意识状态。(3)心理疏导,患者情绪不稳定或心理状态不佳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血压水平波动大且治疗配合度不佳,对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展开正常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急诊安全护理中需及时对患者负面心理展开针对性干预,应用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出血治疗方案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给予患者情绪安抚,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

1.3评价标准

评价对比两组入选患者分诊评估用时、急救持续时间及急救结局,即抢救成功率(正常健康、残疾)、死亡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之中应用的软件为SPSS20.0,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导入和处理从而获取相应的计算结果,计数以%的形式显示,并在X2检验之后,正负差计量数据用5f602f3bd922e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经t检验,当P值小于0.05可表示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

2结果

2.1急诊情况

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0.92±0.23)min、急救持续时间(60.02±12.23)min均短于对照组(3.23±0.27、85.12±12.23),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组间急诊情况对比(5f602f3bd922e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用时(min)

急救持续时间(min)

观察组

50

0.92±0.23

60.02±12.23

对照组

50

3.23±0.27

85.12±12.23

t

-

4.123

9.233

P

-

0.012

0.000

2.2抢救结局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9/50)明显较高于对照组%(44/50),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组间抢救结局对比(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死亡率

健康正常

残疾

观察组

50

45(90.00)

4(8.00)

1(2.00)

对照组

50

32(64.00)

12(24.00)

6(12.00)

t

-

19.233

9.092

6.923

P

-

0.000

0.000

0.003

3讨论

脑出血患者病情特殊且如果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的不断加重可直接导致疾病致残率上升,对患者后续康复、生活质量水平及患者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急诊安全护理建立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基础、用药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护理措施,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周全的护理,使患者急诊干预结局得到改善,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其抢救成功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残疾率[2]。本研究中为观察组入选患者施以急诊安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0.92±0.23)min、急救持续时间(60.02±12.23)min均短于对照组(3.23±0.27、85.12±12.23),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9/50)明显较高于对照组%(44/50),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为急诊科脑出血患者施以安全护理可使患者分诊时间及急救持续时间缩短,提升抢救成功率,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璐.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急诊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 034(006):204-205.

[2]彭家红, 程加胜. 优化急诊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09):159-160.

作者简介:王雪(1989.10.19)性别:女 籍贯:辽宁省盖州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现有职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