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中国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研究

李洁

张家口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075000

摘要:新城公共服务设施是文化、教育、医疗功能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城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新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新城能否实现既定目标,能否起到缓解中心城市压力、促进城市有机扩张的作用。因此,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公共服务;模式;轨迹.

前言: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新城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是连接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桥梁和枢纽。它们在引导城市发展秩序、促进新城公平、促进新城产城融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发展轨迹

我国的新城建设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工业新城,即开发区或高新区。其发展经历了从工业空间向城市综合空间的转变;另一个是2000年以来出现的89个城市,包括新城(新区)。这样的新城一开始就注重产城一体化发展。这两类新城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

工业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是“渐进”的,经历了从“一次创业”到“三次创业”的三个阶段,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性逐步加深。在“一次性创业”阶段,开发区以生产功能为主,忽视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只能满足当地居民和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体育、娱乐等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依托周边城市或城市中心来完成;进入21世纪,工业园区进入“二次创业”阶段,软环境建设逐步完善生活和生产性公共服务体系设施逐步完善:“三次创业”阶段,园区由单纯的制造空间向多元化的生产消费空间转变,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公园管理者吸引人口和企业集聚、促进新城发展的主要策略。休闲、娱乐、文化等生活服务设施逐步完善,逐步形成类型功能齐全的体系,成为新城;是吸引人、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吸引力。

2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

通过对国内先进案例的分析,发现“产城一体化”理念已成为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导方向。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具体实践中,有三种配置模式:分层配置、TOD和专业服务中心。

2.1等级配置模式

公共服务设施层次化配置模式是指公共服务中心按层次配置,嵌套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层次体系。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其功能和定位,向相应层次的居民辐射。由于新城的人口和辐射服务范围普遍较大,且不同新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分级配置模式可以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层级,并有选择地将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层次布局。因此,它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同需求,并能灵活增减楼层,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确保各级居民享受到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根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关规定,结合新城的具体功能定位和发展特点,新城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般涉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行政、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一般来说,级别越高,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越全面,服务范围越广;而下级公共服务中心只选择性地配置一些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所在的区域或街道,可避免相应类型设施的重复布置,或减少相应类型设施的设置规模。分层配置模式是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被广泛采用。

2.2 TOD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

以公交车站为中心,以适当的步行距离为半径,对周边土地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的开发模式。Tod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以Tod理论为基础,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新城,围绕公交车站或线路,以城市综合体或地铁以上物业为载体,集中布局购物、娱乐、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根据香港等典型TOD型城市的发展经验,新市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大多设置在TOD模式下的200m轨道交通站点和线路内,主要基于城市综合体或轨道属性。集中布局图书馆、电影院、大型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城市服务功能的立体布局和“一体化”功能服务。实现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与经营性用地的复合布局。同时,通过不同产业的互动与合作,吸引人们聚集,极大地促进新城的发展。这种模式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交通设施的有效结合,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需要指出的是,在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特别是在轨道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特大城市,由于土地面积大、人口多,普遍采用TOD模式。

2.3面向产业的专业化服务中心模式

当前,新城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成为大多数新城的选择,这对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我国大部分成熟园区已经从要素驱动、集群驱动发展到创新驱动,强烈要求园区提供创新和专业化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新城创新和专业化发展,建设面向产业的专业服务中心,是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要模式之一。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中心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研发、信息、检测、咨询、金融等生产性服务。

结束语: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对新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我国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发展轨迹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实践,总结出三种模式,即等级配置模式、TOD模式和专业服务中心模式,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对三种布局模式和理念进行了全面验证。本研究旨在启发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理论研究,为新城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1]韩珣,张锦,曾倩. 考虑合作覆盖的多级自提点选址问题[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19(01):165-171.

[2]郭洪泉.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J]. 中国土地,2019(04):15-17.

[3]林红,李仕凯,柳欣源. 人力资本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与突破[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31(03):101-107.

[4]王丹丹. 美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J]. 工程建设,2019,51(05):35-38.

[5]黄经南,陈敏,李玉岭,彭明军. 基于最优路径分析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武汉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水平评价与优化[J]. 现代城市研究,2019(08):25-34.

[6]张慧锋,马选,王昊.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措施[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2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