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职幼教师资培养转型的必要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职幼教师资培养转型的必要性研究

罗惠娜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 广东 汕尾 516700

摘要: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已经渐渐渗透到各个层面中,广大中职院校在培养幼教人才的时候也意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为了提升幼儿的专业素养,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开展的更加顺利,有必要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在实际教学环节关注幼儿幼教技能的强化,提升其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中职幼教师培工作的高效顺利发展,并促进他们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师资培养;转型;供给侧改革

学前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影响到儿童毕生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建设问题依然非常突出。比如,师资储备量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师幼比偏低,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需要提升等等,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关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职幼教师资培养转型的基本概述

(一)供给侧改革的概述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GDP增长速度放缓,从出口需求、国内需求、我国居民的海外消费等方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即国内产品供给效率、品质较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供给侧改革,又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经济调控的重点从由“需求侧”入手引导消费转向从“供给侧”出发推动产品品质提升,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供给侧改革与中职幼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1.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中职幼教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当前学校及社会对于幼教人才要求较高,为了确保中职幼师毕业后顺利就业,肯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幼教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决定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被树立起来,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2.打造双师型幼师队伍

强化师资水平,关注双师型幼师队伍的打造。幼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跳出来,正确看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不是幼儿学习发展道路上的主导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存在,幼师应该同幼儿一起学习,一起获得进步。幼师的教学任务也不是简单机械的将专业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幼儿,而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充分调动起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幼师还应该强调自我专业知识的丰富,不断累积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专业素养提升。研究相关科研项目,紧随时代发展的步调,真正将幼教工作的核心价值发挥出来,为幼儿今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关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职幼教师资培养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家大量需求学前教育方面的人才

目前,幼儿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幼教师资短缺的问题。据调查显示,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幼儿园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虽然经过3轮“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却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短板,尤其是师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于2018年“两会”记者会上预测,到2020年幼儿园缺100万教师、90万保育员。另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使得对幼师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健全学前教育法规及规章制度,加强儿童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类课程建设,提高培养专业化水平”。

(二)中职幼教师资培养转型的方向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的施行,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定位从“能唱、会跳、善讲的阿姨”逐渐向“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专业人员”转变。然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供给虽然脱离了过度重视“弹唱跳画说”技能的误区,但培养出口规格并未完全追上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步伐。

1.构建“岗位化”的课程体系

结合当下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需求,在对接“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优化构建“6+N+‘X’”专业课程体系。其中,“6”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依据的“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教育基础”“儿童学习与发展”“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6个学习领域,“N”是对接各学习领域的主要专业课程,“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若干专业紧密相关的资格证书(如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三者内部有机衔接。

2.转型为保育员

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职幼教师资培养可让他们慢慢转型为幼儿保育专业,即从事保育员、育婴师等职业。保育员工作是幼儿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在这块也一直在加大培训力度,从最开始的要求初中毕业以上是学历,到现在的必须正规学校受过正规职业培训才能上岗,都体现出国家对保育员重视程度。

(三)幼儿保育专业的重要性

当今的保育员的职业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从最初的协助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生活学习做一些简单的料理工作:教室卫生,幼儿饮食和午睡等,现在保育员工作内容更广泛在:如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能够做到幼儿园设施、日常用品无尘土,物品摆放整齐;对幼儿的日常物品、设施进行消毒,课外活动时间协助老师孩子室外运动及安全等等。保育员的文化程度决定着自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保育员既是幼儿生活的服务者,同时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幼儿园,保育员除了完成后勤服务工作外,每天都要面对活生生的幼儿、面对幼儿的种种需要,保育员的观念、行为都将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保育员入职后,还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三、结语

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的高素质、高水平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成为国家以及社会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吕雁,刘延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15-16.

[2]樊丰富,余俊帅.“+”思维,构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N].中国教育报,2019(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