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依托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小学高年级学生依托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叶水文

柯桥区柯桥小学 312030

【摘要】

我们知道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将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去主

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一些信息传送到学生,但必须由学生自主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方法,取决于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取决于对文本的理解,对知识的重构也取决于心中的目标确立与学习动力。笔记整理较好地解决了课堂上存在的这些问题。

【关键词】 习惯培养 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动学习

自从前年9月份开始,我们的课堂加入了笔记整理这一项,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笔记整理技巧,也在笔记的整理过程中慢慢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效果令人欣喜。在此实践过程中,一些做法值得总结回顾,现作一汇报交流。

近两年的实践,让我深切感悟到:教师的任务重在引导,通过笔记,学生间的交流增加,学习方式与理解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课堂通过笔记反馈与激励,很多时候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策略,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笔记的功能拓展,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意义,并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系列可喜的变化让我们倍感课堂革命的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笔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是一次知识重构的过程。

1. 自主储存与提取

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整理笔记的过程是建立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过程,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浓缩了思维的精华。日常我们会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指导他们课堂上除了听讲还要将学过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整理出来,让他们懂得在课堂中听什么记什么。不仅仅只是摘抄要点,还要关注教师的思路与同伴思考的思路与推理过程,也要关注课堂中运用到的实例。整个课堂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及时记下自己所思所得。“记”是一种很有效的储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当然也是为了日后遗忘时方便“提取”。一边学习一边笔记,一段时间下来,我们惊喜地看到,这一良好的学习形式在我们的课堂上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学教互补 交流促进

我们平日学习过程中,会定期地进行笔记交流与点评,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理解的深度与不足,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补充与释疑;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笔记整理方式,增进相互学习交流。

我们让学生对笔记进行自评与互评。评价、讲述、交流自己整理笔记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可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渠道的学习。

笔记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重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次获得更多学习方式与理解方法的过程。比如课堂记录应该着重关注哪些东西,明白什么是重点,记录有详略,哪些详细些等等。我们还安排典型笔记展阅,促动一些学生领悟到一些东西,获得学习方法并学会专注课堂学习。交流中一次次表扬与鼓励、认可与改进,无形中让优秀的孩子更有前进的冲动,而让其他同学看到一个榜样,有一种模式可以去模仿,更有方向感,暗自决心下一次自己也争取被展览。一月一次的展览评比,这些具体化的有形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良性循环。

笔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素养形成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教学笔记能力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了对教学本质的思考,促进人的自觉发展。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笔记整理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学习的方式,它让学生日常的学习变得自主能动,学会自觉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受益终生,是实现成功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二)改变了课堂学习模式,真正实现了“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

数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思维的进步,成功的喜悦。我们需要有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自信与成功,课堂笔记不失为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选择。有了笔记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在:上课始,笔记始;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收集;一个单元结束,自己能就笔记开展针对性复习。因为有了边学习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它让我们的学习主动、深入,让我们的复习回顾变得有效、高效,学习过程顿觉轻松,不再疲惫困顿。

(三)从唯分数评价实现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转变,生态学习环境形成中。

从凡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只看重学生期末的学业检测上,更应关注学生日常动态的过程评价。有理有据、有境有思的中肯评价,更能激发孩子们在学习上的拼搏与追赶之心,使得学生的学习不断趋于理想的境界。因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好,很多孩子就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拓展自己的思维,“4+1课程”加入进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为帮助学有余力的孩子更好地发展,教师自编了“4+1”校本练习册,供孩子们日常拓展),自由生长的生态学习环境日渐形成中。

(四)笔记整理促进了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改变了日常无序无厘头的行动状态。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因为有了笔记本,学习更有条理性。实践告诉我们,有笔记习惯的孩子,学习上一丝不苟,做事时显得有条不紊,总结、反思能力特别强。孩子们在学习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性格品质得以较好地提升。

边学边笔记,一项值得开展推广的很有效的课堂学习方式。但由于我们的小学生年龄尚小的缘故,课堂记笔记,很多时候停留于讲什么记什么,拓展延伸方面需要老师的引导。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计划管理、预习管理、复习管理、错题、难题管理等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积极探索。

有效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索,我们一直行走在路上。只要能有效帮助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力,我们愿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丰, “课堂变革,从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任务中心的课堂”《浙江教学研究》2011.5

2. 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4

3. 网络资料, 以学论教,人本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等

4.《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