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8
/ 3

当前高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秦丽 李刚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 545616

摘要: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治理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必要措施。如果说法治国家的管理制度是促进其法治建设的前提,那完整的法律体系就是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应该是具有更高素质的法制公民。因为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建立良好公民法治观念直接关系到建设法治国家的推进速度[1]。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公民的法治概念仍在雏形阶段,整体法律素质远远满足不了依法治国的发展需求。因此,国家必须依靠基本的教育手段为公民心中建立完整的法治观念。而在各类法律控制教育中,高校法律控制教育在促进中国法治及其教育目的的特殊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法治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其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后备人才,必将在社会各界发挥重要作用和任务。所以,研究高校法学教育,寻求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途径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2]

关键词:高校管理;法制宣传;困境;对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一些重大法治问题的决定》并建议全面推广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这也是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和推动依法治理国家的“四个全面”战略。要求国家相关政府单位“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治国方针和策略,力求将中国法治推向新的高度[3]。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大环境下,作为国家精英和社会支柱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依法全面管理国家首先考虑依法治国的新策略,其次准确评估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法律教育现状,分析其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出一系列创新主张。并提出全面推进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以及法治举措,积极构建提高高校法制教育背景的策略和方法,这对提高高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法制宣传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高校围绕依法治校这个目标,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当前仍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困境需要得到学校以及广大师生的重点关注[4]

首先,虽然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同法治的重要性,但实践法治的主动性仍然有所欠缺,在研究法律知识过程中带有一种严重的功利主义趋势,法治观念在大家心目中并没有普遍确立。与社会实际发展相比,高校法制管理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管理人员依法行使权力的概念远未达成任何共识,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滥用权力的现象比比皆是,依法治校还没有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自觉行为,依法管理方面的素质也有待提高[5]。这种“人治”导致高校法制管理权利过度集中,不规范的学校教育和滥用职权行为阻碍了院校法律宣传教育的成功发展,降低了师生学习法规的积极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法制改革有非常负面的影响。

其次,高校学习的法律知识内容是衡量法律学生意识的一个重要依据。虽然目前高校师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部分师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大多数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只是注重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法律基础》的课程学习一般都是作为“形式主义”而存在[6]。即便从中学习到了一些法律知识,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并不能派上什么大用场。高校理工科老师过于强调教育和研究,忽视或轻视学习法律法规,缺乏普遍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例如,2004年2月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持刀杀死4名同学案;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1年1月11日,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张俊把院长李长江杀害后,焚尸灭迹等校内恶性案件的发生[7]。近年来,高校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犯罪率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第三,校园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不浓。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很少进行深入并且有针对性的管理,并且,由于宣传经费缺乏,宣传机构管理不善、宣传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还只是局限于制作板报、开展相关法制报告、张贴法制横幅标语等形式,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制订了较为规范和完善的法制教育计划,却由于这些院校内部学习法制文化氛围以及院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力度不够,难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广大关注[8]

第四,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从事任何工作,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有实际的规划和设计,并且伴随着科学和针对性。然而,目前大学生接受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依靠《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其教学内容稍显薄弱,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缺乏针对性当然就失去了实用性,并缺少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法律宣传和教育在许多高校都是形式主义,其教学效果不够突出,最后,导致师生学习和的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9]

二、针对当前高校法制宣传管理工作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加强高校师生法制意识观念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诸多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作为一项公共课程也足以看出其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理论或者实际举例为前提,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引导大学生能够从中领悟重要的意义并自觉践行基本道德规范中的内容。道德建设不是一项机械化的运作工程。它是一个长久而又复杂的、需要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人们的自觉自律等多方面的支持与维护的过程。而法律与道德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跟汽车的两个轮子一样,少了一个就无法平稳前进。社会想要做到长治久安、和谐融洽,离不开法律也离不开道德。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应将教育纳入法治,两者的自然结合以起到更好的作用[10]

首先,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律表现出对法律效力的直接影响。许多触碰道德底线的人都是由于文化素质差和缺乏具体的法律意识。也就是说,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人生价值选择也会有不同的差异。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法律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必须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只有始终接受法治教育,从中获取积极的能量,积极学习科学和文化知识,才能建立更加远大的奋斗理想和目标。

其次,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内在涵养往往通过其日常行为态度表现出来。大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前的懵懂期,身心不成熟或者能力不够而又要承担来自家庭极高的期待值,并面临来自社会的强大竞争压力等等都使他们一时难以承受,最终走上犯罪的歪路。这些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基本都是由于自身法律观念、法律常识方面的贫乏甚至是空白。事实证明,大学生日常发展教育在将来的良好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着力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品德,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学习控制情感、散发消极情绪的正确方法;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相应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以及社会战略整合的创建[11]。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让他们可以从别人的优势中学习,在小组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亮点,并肯定自己的自我价值。

最后,思想观念上的培养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得以完善。但是,单纯依靠教材中对法律的讲授来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法律,就要引导他们接触法律,参与法制宣传、法律讲堂、法庭旁听等实践活动,使他们既能够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正义,也能体验到法律对我们生产、生活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树立科学和正确的法治概念

(二)提升高校校园法制文化宣传环境

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学校里,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形成了成熟的观点,对今后的人生产生绝对性的影响,因此,做好高校校园法制文化教育,对这些未来的继承者、对国家的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与“文化”的结合。从语言的逻辑结构不难理解,“法律制度”是内容和主题,而“文化”是一种载体。法律文化意味着法律体系的内容体现在文化的形式,创造了一个全面、和谐的校园环境。 高校利用大学生社会文化和法制生活,法制社会,学生法律信息网站,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等几方面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其次,大学生的社会和法律生活方式可以鼓励大学生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心理。一国法律能否被严格地执行和积极地遵守,根本上取决于人们的法律意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课外培养,比如组织大学生参观监狱、旁听审判或者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法庭审判、社会保障、财产纠纷、家庭纠纷等与法律相关的问题进行实际的社会调查和研究[12]。大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法律实践,建立法律优势等法律概念,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心理状态。

第三,社团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建立相关法律团体,通过给予法律社团特殊的社团地位,来充分发挥法律社团能起到的“扩散”作用。可以要求各班建立一个法律宣传委员会,法律宣传委员受法律社团的统一管理。通过法律社团努力发展一组具有正确法律概念的委员会成员,然后继续在其中传播和扩散。

第四,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本科生正在做出强有力的信息选择,本科生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巧妙地传达最新的法律信息。学校应积极与学生合作建立相关的法律信息网站。由学生负责更新特定内容和互动,学校任命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确认。让法治在你的心中内化和外化,使法治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实践自觉选择的正常生活方式。

最后,强化高校法制环境熏陶,营造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和法治广告氛围。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进行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学校宿舍基础文化设施,校园建筑、园林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广播、校园媒体、图书网等媒体建设。校园法治宣传可以与院校诸多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悄然融合,促进校园环境在实用、审美、教育功能上的有机结合。

结语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策略。依法治校包含有法治精神的具体研究内容,院校要把依法行政的原则落实,并贯穿于高校管理的基础前提上。依法治校是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但就目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看,全体师生的法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还难以有效适应目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教育情况,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着一些缺位和迟缓的现象,我们期待着高校依法行政的目标早日实现,并以此更好地维护全体师生权益,促进高等教育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法制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书育人,2018(32):25-26.

[2]周庚.关于基层后勤工作依法管理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8(21):22-23.

[3]戴浩.有序管理 法制先行 上海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举行无线电政策解读活动[J].上海信息化,2018(11):23-24.

[4]李奇伟.从科层管理到共同体治理:长江经济带流域综合管理的模式转换与法制保障[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06):60-68.

侯彪.依法管理在高校思政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202.

[6]周永根.中国社区应急管理预案法制体系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05):110-116.

[7]刘金光.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J].中国宗教,2018(09):64-67.

[8]闫爽.依法赋权 权责一致 辽源市举办市直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班[J].吉林劳动保护,2018(09):26.

[9]崔婧. 初中法制教育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7.

[10]王天赋.浅析法制思维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前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0):36.

[11]陶德雄.会计工作法制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1988(05):3-7.

[12]蹇勇.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法制博览,2018(3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