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3

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芬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313000

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17 年3月~2018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9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后比较两组精神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依从性、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且护理质量评分、ADL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精神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不良事件

随着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增大,临床上精神科疾病发生率亦随之上升。精神科疾病需长期用药治疗,并做好观察、监测工作,为此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相较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更为显著[1-2]。本文就此分析、研究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92例进行研究。所选取精神科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配合、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遗传性精神疾病、不配合以及合并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

将92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4、22,患者年龄在34岁~53岁,年龄均值为(45.36±2.64),病程在2年~8年间,病程均值为(5.63±3.14)年,其中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例数分别为15、13、8、10;研究组46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5、21,患者年龄在33岁~54岁,年龄均值为(45.46±2.45),病程在2年~8年间,病程均值为(5.35±3.12)年,其中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例数分别为16、13、8、9。比较两组精神科患者一般资料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精神科疾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即做好饮食、用药、心理指导、康复治疗及疾病知识介绍等基础护理工作。

研究组:本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为:(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组建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为本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性格、生活情况等定制针对性强的优质护理计划。(2)优化护理流程。优化原有护理流程,由原来的分散式转变为集中式护理,确定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内容及职责、权力,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提供多位护理人员服务。(3)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定期对本组优质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技能培训、再教育,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要求护理人员能准确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如暴力倾向、疾病认知等,同时能够在观察患者日常表现后采取情绪疏导及监管以确保患者安全。(4)强化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身心状况,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5)健康宣教。除疾病知识、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外,还需针对有暴力倾向的患者进行沟通、开导,指导患者选择合适渠道宣泄情绪,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正确疾病认知。(6)人性化关怀。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互利原则,积极与患者建立情感联系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7)康复指导。针对情感淡漠、自制能力差、病程长的患者需定期为患者组织活动或聚会,指导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促疾病康复。(8)出院指导。在行出院指导同时,延伸护理至患者社区及家庭中,定期提供护理服务及指导,促患者养成良好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伤人、毁物、逃走等不良事件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采取护理质量评估量表评定两组护理质量,量表分值在0分~5分间,患者家属所给分数越高则表明其护理质量越好。以ADL(日常生活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估内容包括进食、睡眠、卫生料理、康复训练等方面,量表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根据患者日常治疗配合程度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为百分制,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以问卷形式评估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为百分制,其评分越高则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本文结果数据,不良事件指标以n(%)表示,组间结果数据对比采取卡方检验;评分指标以(±S)形式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P<0.05。详细结果数据可见下表1。

表1.两组精神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对比[n(%)]

组别

伤人

逃走

毁物

总例数

对照组(n=46)

1(2.17)

2(4.35)

3(6.52)

6(13.04)

研究组(n=46)

0(0.00)

0(0.00)

0(0.00)

0(0.00)

X2

-

-

-

6.4186

P

-

-

-

0.0112

2.2生活质量、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对比

比较两组精神科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可知,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ADL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数据可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对比(±S,分)

组别

护理质量

ADL

治疗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n=46)

2.17±0.54

63.58±7.46

64.52±5.46

68.56±5.72

研究组(n=46)

3.79±0.49

86.79±6.51

85.64±5.78

87.69±5.34

T

15.0682

15.8990

18.0155

16.5805

P

0.0001

0.0001

0.0000

0.000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亦明显提高,致使近年来精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理、生物、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均会导致机体大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异常,即为精神疾病[3-4]。精神疾病持续时间较长,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疾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有一定的攻击性,危及自身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5]

精神疾病的病因复杂,需长期用药及密切监控,需及早发现并治疗功能障碍情况,为此,在对精神科疾病患者行治疗同时,优质的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相比于常规护理,对精神科患者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6]。由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实施护理,并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强化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采取健康宣教、人性化关怀、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满意度,并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7]。结合本文结果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0.00%、护理质量评分(3.79±0.49)分、ADL评分(86.79±6.51)分、治疗依从性评分(85.64±5.78)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87.69±5.3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减少其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彭燕萍,何汝冰,邓娟等.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97-98.

[2]龙丽芬,杨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163-165.

[3]房会平.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177.

[4]王家法,车培坤,周晓平等.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施策略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240-241.

[5]宁云.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195-196.

[6]余素平,熊焱.优质护理对精神科年老体弱患者跌到损伤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0):3835-3836.

[7]辛凤.探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方法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