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2
/ 2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侯秀华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体检的6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营养状况检测,分析其生长发育情况,主要包括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发生的肥胖、超重、消瘦以及正常等情况和不同生长发育情况的儿童身高。结果不同年龄段儿童肥胖、超重、消瘦以及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肥胖、超重、消瘦以及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营养状况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7.31±3.58)cm,肥胖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5.22±3.29)cm,超重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4.75±3.04)cm,消瘦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4.67±3.09)cm;肥胖、超重和消瘦儿童的身高均明显低于正常营养状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完善饮食结构,提高营养健康状况: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加大学龄前儿童的营养投入;在发达地区和城市,采取合理的饮食模式、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膳食结构;营养状况

本文章就是为了分析学龄前儿童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研究进展,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6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岁,平均年龄(5.71±1.22)岁;其中3~岁15例、4~岁15例、5~岁15例、6~7岁15例。1.2方法

①身高与体重的检测:采用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身高、体重仪器进行检测,在测量身高时要指导儿童保持直立的姿势,将其鞋袜、帽子等衣物脱掉,测量出的身高值和体重值分别精确到0.1cm和0.1kg;②饮食调查:通过分析儿童食堂每日各类食物的总消耗量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明确儿童的例数和调查的天数,用总消耗量除以例数和天数,则计算出每例儿童每天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情况;③实验室检测: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所有儿童进行血液的采集,统一规定采集无名指,并采用专门的测定方法对每例儿童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是否出现贫血等营养不良的现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肥胖、超重、消瘦以及正常等情况。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情况的儿童身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对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贫血的诊断标准为HB<110g>营养状况:以儿童身高标准体重作为基线值,>20%为肥胖,>50%为超重,>16%~20%为正常,<16%为消瘦。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 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肥胖、超重、消瘦以及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不同性别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 不同性别儿童肥胖、超重、消瘦以及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发育情况[n(%)]

5f40e4efc22fa_html_c34043ef590bb948.gif 表2 不同性别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n(%)]

5f40e4efc22fa_html_6438d32b3937c60a.gif

2.3不同生长发育情况下儿童的身高分析

正常营养状况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7.31±3.58)cm,肥胖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5.22±3.29)cm,超重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4.75±3.04)cm,消瘦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04.67±3.09)cm;肥胖、超重和消瘦儿童的平均身高均明显低于正常营养状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影响膳食营养状况的因素

1.1早期喂养对于婴幼儿期儿童进行母乳喂养,有效的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同时根据儿童的身体各项指标,合理添加辅食使其获得较高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但由于过早添加或不合理添加,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增加。

1.2家庭的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家庭是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的主要提供者,家庭的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会严重影响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的摄入量。

1.3幼儿园影响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除去家庭以外最主要的膳食营养提供者,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要求全日制托幼机构的膳食营养素的平均摄入水平需要达到RIs(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80%以上。幼儿园的膳食管理水平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需的营养摄入是否合理。根据研究发现,少部分地区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摄入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沿海地区幼儿园的膳食结构中,动物类食品摄入较高,而水果蔬菜类与乳类食品摄入较少;私立幼儿园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公立幼儿园,城市幼儿园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农村幼儿园。

1.4学龄前儿童的身体运动身体运动是学龄前儿童日常生活的必要活动,通过身体运动有效的锻炼肌肉,加快能量的消耗,使儿童的食欲增加,促进食物的摄入。早年间,主要以户外运动和户外游戏为主,但由于科技的发达,大部分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导致日常身体运动量下降,严重影响营养的吸收。根据研究发现,越是发达地区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的现象越为严重。

  1. 营养健康与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合理的营养的供给是保证儿童能够进行相应活动的必要前提,因为在进行活动时必然是需要对能量进行消耗的,而这些消耗的提供者就是食物。

2.1运动类型的差异性造成营养的需求性不同由于不同的运动类型其对身体内能量的消耗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的营养补充需求性也不同。比如有氧运动,对人体的消耗较大,容易造成人体内水分的消耗以及钙铁元素的流失。学龄前儿童是生长的黄金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营养元素来满足身体的需求,由于学龄前儿童的对糖分的代谢状况较差,所以其所需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才能满足身体能量所需。针对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的补充、水分的补充和三大能源物质的补充是其生长所需的关键。

2.2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充足的身体运动能够增强儿童的身体灵活性和锻炼其肌肉耐力,改善心肺功能,从而增加其抵抗力。并且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加儿童的食欲,进行营养元素的补充,还能避免其出现肥胖症状。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针对儿童的身体需求进行调节补充,能够有效的减少部分元素的过分摄入和摄入不足,从而减少身体脂肪囤积,对肥胖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结束语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营养影响因素与其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由于家庭因素的不同,家长的喂养方式和生活习惯、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幼儿园的膳食管理、营养教育等都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减少问题的发展,需要家庭与托幼机构共同提供合理的营养摄入和帮助进行适当的身体运动。

参考文献

  1. 徐斌.学龄前儿童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研究进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3(09):86-88.

  2. 徐凤娅,张蕴琨.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1):198-199.

  3. 李贤芬,田军,陈稀.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6,20(18):2397-2399.

  4. 魏萱,杨平,徐凌忠.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