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董迎春

平原县汇文中学

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 上一个‘老大难’, 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老大难”问题。

翻看叶圣陶等老先生的著作,查阅名人大家的文章,霍然发现当今写作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其实已经存在数十年,足见其“老”;无论是在语文学习中,还是在生活、工作中,需要动笔表达的时候很多,如果不能运用文字合理地表情达意,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足见其“大”;让学生写好作文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代代的语文教师为之付出了各种艰辛努力,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谁敢说完全掌握了写作的奥秘,足见其“难”。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作文课上抓耳挠腮如坐针毡,看到学生词不达意笔下无神,非常迫切地想在写作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努力,以期能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引来如椽巨笔,让他们作文课不再煎熬,文思在笔尖恣意流淌,妙笔生花。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作文培训,进行写作教学探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现将部分教学实践进行梳理,供同行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共同进步。

一、学情分析

人们常说长期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应试作文” 这一畸形产物,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视写作为洪水猛兽,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而我任教的为七年级学生,我认为他们在作文上还未受到“应试”的摧残,但是他们多是农村孩子,作文能力普遍较差也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流水账,空洞无物,遣词造句能力差。这多和他们接触面和阅读面与城市孩子比相对较窄,而又未进行过相对系统的作文训练有关。然而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纯朴,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高,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如果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反思探索,加强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对学生进行专业引领,学生作文能力必将提升迅速。

二、方法探析

(一)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学生在写作时,确实是没有内容可写,就是几篇幼稚的小学生范文,没有生活痕迹,没有动人的感情流露。

学生没有内容可写,除了生活阅历少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面窄,知识贫乏,头脑中没有资料积累。举个例子,七年级的学生,对四大名著应该有过引导性阅读,但是我们的同学对四大名著了解较少,部分有了解的同学也基本是通过电视剧、游戏等知道的,而并未对原著有过接触。

心中没有生活阅历,头脑中没有资料积累,笔尖自然枯燥贫瘠。根据这种情况,在平时的知识传授中我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由《观沧海》引出《三国演义》故事大串烧;由一篇知恩图报的小文言文,引出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又引出“黄雀衔环”……努力让学生的思维之绳串满成语典故和精彩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同时,启发学生将在阅读中碰到的成语典故和精彩故事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根据自己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加工运用,从而学习致用,学有所得。

(二)范文引领,借鉴提高

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除学生积累较少外,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成果过于轻视也导致了这一结果的出现。教师对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是学生作文上的努力缺少积极的反馈,尤其是对作文评讲环节的“漠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积极性不够,缺少写作激情,进而厌恶写作、惧怕写作。

上年度的教学中,让学生以《如影随形》为题进行写作。大部分同学作文较差,甚至不明白如何立意。在该次作文的讲评课上,我让2班的吴卓阳同学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同学们,让大家在课堂上对他的作文积极点评。该次作文中吴卓阳同学以对诗歌的喜爱立意,写出了不管是语文还是历史课堂,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之中,诗歌时刻围绕在身边,美丽着他的生活,又激励着他不断奋斗。

因为是熟识的同学,课堂气氛活跃,大家对他的作文积极剖析,认真点评。大家有赞扬他立意新奇的,认为他思路开阔,想法独特;也有对他的作文提出改进意见的,认为在写作中还可以多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加气势。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以吴卓阳的作文为镜,看到了同学的光芒,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纷纷表示在以后的作文中有了学习的范例,也知道了规避的陷阱,受益匪浅。

这次作文课更是充分激发了吴卓阳同学的作文热情,每次作文都会尝试创新,找老师、找同学讨论自己想到的好想法,脸颊时时泛起得意的微笑,相信他的作文能力定会突飞猛进,不断提升。

(三)反复修改,拾级而上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之前的写作教学基本上属于“偏重结果的文章写作”,即布置作文任务之后,限定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很少考虑循序渐进地训练写作者。学生作文交齐后,也总是小部分精批细改,偶尔对有需要的学生面批面改。因为学生普遍程度较差,很多时候也会跟老师们一道抱怨:幼稚、空洞、流水账。

《如影随形》讲评课后,我突发奇想:既然大家初次作文都不够理想,又对吴卓阳同学的作文进行了精细点评,大家都有启发、有收获,何不让我们二次作文,再试一把!

然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组员全部参与,再针对组内人员的作文提出针对性意见,务必指出问题所在,第二天一早再交一篇同题作文。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的二稿远远超过了初稿。

二次作文,虽然有些费力,但效果是很明显的。其实,这也只是在以前的写作教学基础上,多走了修改重写这一步。学生们写作水平进步明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二稿前有教师基于初稿的针对性评议,避免了低效重复;二是修改前有对同学作文的点评借鉴,有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避免了文不对题立意不清;三是有二稿与初稿的纵向比较,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对写作技能和策略进行内省和积累。

三、结语

不能奢望任何一次写作训练能“毕其功于一役”,写作能力的提升必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文一名语文教师,需尊重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兴趣,并将作文讲评作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切入口和突破口,使学生爱作文、会作文,提高作文能力。盼望着作文教学不再是“老大难”问题,盼望着“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为过去,盼望着“快乐作文”的日子快点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