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分析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4
/ 2

基于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分析与思考

李鹏飞 1 阿慧庆 2

国网玉树供电公司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815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迅速,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新能源不断进入能源市场,对电力企业有着巨大的冲击,这使得电力企业潜藏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如何让电力企业正常的运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是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能源转型;电力市场;建设分析;思考

引言

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有助于能源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如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综合能源系统等。美国、丹麦和德国作为较早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国家,在运用电力市场机制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首先介绍电力市场和能源互联网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各国能源互联网典型项目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的现状和国外经验,对我国电力市场环境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电力市场建设的主要问题

1.1计划与市场双轨运行问题

我国全面放开经营性用户发用电计划后,发电侧放开规模与用电侧不匹配,影响市场总体推进,在个别省份矛盾尤为突出。发电计划放开后,“保量竞价”机制如何落地、中小经营性电力用户放开后如何参与市场等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机制规则和措施。面对新要求,需要建立市场运转高效、计划保障有力的全新机制。例如以优先购电规模为基础,确定相应的优先发电规模,确保居民农业保障类用电价格稳定。做好优先发用电计划与输电力市场改革重大问题及解析国网能源研究院战略研究所 马 莉 张 凡 杨 素配电价改革的衔接,确保交叉补贴拥有稳定的来源。逐步研究“保量竞价”具体操作方式,细化各类发电主体的放开路径,在确保电网安全和民生保障的同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1.2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衔接问题

在现货市场试点的探索中,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已经初步衔接了起来,但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有待在未来持续探索完善。如在去年试运行期间,出现了现货市场价格普遍偏低的现象,价格发现作用未充分发挥。长期来看,还可能影响用户签订中长期合同的积极性。建议针对存量中长期合约尽快明确电量的曲线分解方式,在组织签订中长期合约时要求市场主体明确曲线或约定曲线形成方式,并建立中长期合同电力负荷曲线的灵活调整机制。同时,明确中长期与现货市场的关系,通过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协调运作,共同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2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间的发展关系

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智能电网建设受到电力市场最直接的表现为相互影响,即当选择权开放化之后,用户就能够根据不一样的供电方式来完成最终的用电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对电力市场的制度进行创新不仅保证当前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还能通过价格上的改变来完成对电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控制,同时也能保证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双向互动价值在电力系统中的表现。提高了电力市场的发展进程。一直以来,智能电网身为电力系统中最不能缺少的一项全新技术,在促进电力市场模式改革中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和意义,让电力市场的电力流与信息流获得了更便捷的途径;其次,由于智能电网的应用也能直接让传统供电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且不管是供电系统还是电能使用,其都表现得非常多样化与灵活,这也直接凸显了电力市场发展对电力产品起到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现代电力交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途径。

3对我国电力市场环境下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建议

3.1能源互联网参与需求侧响应业务

电力市场机制是促进需求侧响应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推进需求侧响应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实时电力市场机制。实时电价机制的引入使得电力用户直面用电成本上升的风险,促使用户积极参与需求侧响应降低用能成本。为促进需求侧响应业务的发展,我国未来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第一,加强用户侧配套硬件建设,如安装智能电能表和智能控制系统等,为发展需求侧响应提供硬件支撑;第二,明确需求侧响应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制定需求侧响应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流程、考核机制和结算机制等;第三,支持需求侧响应试点项目的开展,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售电商和电网企业在配网层面聚合需求侧灵活资源,开展需求侧响应业务。

3.2可保证电力市场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所具备的安全性特点是保证电力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但如今我国大部分电网都是以潮流为基础并向着可预测负荷方向设计,这也是造成电网运行方式无法满足未来需要的重要原因;其次,因为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且自身也存在空间分布区域广、数量大等特点,对系统影响则存在时空两维上的变化,同时还会随着整体规模的增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质变。如我国最近几年不断发展的风电已经变成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后期电力系统运行的预测难、计划性低、潮流双向等特点则会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系统运行的计划,并直接对动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电力系统保证运行安全可通过三方面解决:从长期投资看,智能电网建设也就意味着会增加一定的输电投资,提高整体电网传输容量,这样才能保证电源输送与接入的稳定,并能有效提升发输电容量的充裕性;从中期计划看,智能电网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不合理计划的检修申报,且能提升整体的检修质量,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从实时调度看,要想有效解决设备故障导致的系统停电、信息通信配置等问题,就必须结合快速超前模拟来适应不确定的潮流,然后利用输电设备来及时做出解决措施。所以在面临这些问题时,相关人员只能尽可能降低影响范围,并及时修复故障系统。

3.3能源互联网参与综合能源业务

综合能源业务是整个能源系统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对用户多能需求的协调优化,改变用户用电需求,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资源,进而参与到电力市场中。为促进综合能源业务的发展,我国未来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第一,明确综合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典型业务形式和市场机制,比如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热力公司使用过剩风电进行电加热等业务形式,并在综合能源业务初期进入市场时给予一定的成本补贴;第二,破除各能源品种之间的各种壁垒,使不同能源市场中的主体有渠道和资格进入其它的能源市场,实现煤、气、电不同市场之间价格的联动;第三,加快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建设,允许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作为聚合商参与市场。此举既可以使电网企业在市场初期迅速占领聚合商业务份额,增加用户粘性,又可以起到示范效应,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市场.

结语

本文对电力市场机制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美国和欧洲能源互联网参与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和综合能源等业务的方式,并针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现状,对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提出了建议。为促进电力市场发展建设,我国不仅要加强各项技术配套软硬件的建设,提升用户负荷、分布式发电等灵活资源的可控性,还要侧重加强电力市场的规则以及补贴政策的完善,为能源互联网项目打造盈利空间,提高能源互联网参与电力市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勇,祁晓钢.电力营销开拓电力市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4):111.

[2]赵峰.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95.

[3]陈卉.浅谈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开拓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9(3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