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内科医疗中活血化瘀疗法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浅析中医内科医疗中活血化瘀疗法的临床应用

解淙麟

潍坊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1021

【摘 要】目的:分析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选取中医内科患者80例,均随机分2组各40例。控制组应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比较两个组别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个组别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研究。

【关键词】中医内科;活血化瘀法;应用效果

现目前,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慢性疾病,且多数无法有效治愈,由于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加之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所以其生理、心理上均承受了较多的负担。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活血化瘀法较为常用,其是中医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血瘀证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中医所说的血淤证,是指患者因瘀血内阻、血液在经脉和器官内壅积瘀滞,而引起患者临床出现头痛、胸痹、心悸、腹痛、胃脘痛等症状。西医对此类病症的治疗,一般是通过CT的检测结果,使用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凝聚类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而中医对该症根据辨症施治的原则,按照患者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所用中药以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降香油(行气活血、止痛、止血)、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为主,并结合患者病症配合其他中药进行治疗。 其主治血瘀证,即由离经之血停滞、血流不顺畅等造成的症候群,此类患者以血液瘀滞内结、血液污秽等为主要表现。因此本文于2018年1月--2019年9月,选取中医内科患者80例,均随机分2组各40例,即分析了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于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选取中医内科患者80例,均随机分2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年龄值为22-68(45.7±3.2)岁;性别比例男/女为22/18;其中胸痹者6例、腹痛者10例、心悸者11例、头痛者13例。控制组年龄值为23-67(46.2±3.4)岁;性别比例男/女为23/17;其中胸痹者7例、腹痛者11例、心悸者10例、头痛者12例。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具有研究比较的价值。

1.2方法

控制应用西医治疗,即提供抗生素、吸氧、吸痰等治疗。试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具体为:(1)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者,组方为川红花9g、桃仁9g、白芍9g、地龙9g、川芎9g、白芷9g。随症加减:剧烈头痛者加全蝎、蜈蚣等。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1剂/d。(2)针对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者,组方为川红花9g、桃仁9g、川芎9g、地龙9g、白芷9g,当归15g、牡蛎15g、生龙骨15g、郁金12g、柴胡12g,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1剂/d。(3)采用通阳行气汤治疗腹痛、胸痹患者,具体组方为没药、醋炒乳香各15g、三七粉12g、枳壳9g、生地黄9g、薤白9g、川红花9g、桃仁9g、赤芍9g、川芎9g、当归12g,全瓜萎15g、桔梗6g,用水熬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1剂/d。(4)采用通痹止痛汤治疗心悸患者,具体组方为枳壳6g、柴胡3g、甘草3g、牛膝9g、赤芍9g、生地黄9g、当归9g、红花9g,桃仁12g,用水熬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1剂/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组别总有效率(评估依据:患者病情未反复,无不适症状,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等为治愈;患者病情未反复,无不适症状,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为好转;未达到前两项要求为无效。)及不良反应(包括呕吐、乏力、恶心等。)。

1.4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以[例(%)]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 结果

2.1两个组别总有效率观察对比

下表1显示,两个组别总有效率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

表1两个组别总有效率观察对比[例(%)]

组别

n 无效 好转 治愈 有效率(%)

试验组

控制组

40 2 (5. 0) 12 (30. 0) 26 (65. 0) 38 (95. 0%)

40 7 (17. 5) 13 (32.5) 20 (50.0) 33 (82.5%)

2.2两个组别不良反应率观察对比

下表2显示,两个组别不良反应率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

表2两个组别不良反应率观察对比[例(%)]

组别

n 呕吐 乏力 恶心 发生率(%)

试验组

控制组

40 0 (0.0) 0 (0.0) 1 (2.5) 1 (2.5%)

40 1 (2.5) 2 (5.0) 2 (5.0) 5(12.5%)

3 讨论

血瘀证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证型,中医认为“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内科常见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脑梗死等,都可归为气血瘀滞的血瘀证。因此,如不能予以准确及时的治疗,将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在此次试验中,我们可以发现,活血化瘀法虽然起效时间比西医治疗方式相比较长,但是其在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避免方面做得比西医要好很多。

作为临床的一种病理产物,淤血主要发生在体内某一部位,由于血液溢于脉外、滞留脉中、运行不顺畅等所致,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血脉当中的血液和脏腑内停滞的血液等。对于患者而言,淤血一旦形成,则其会严重影响体内脏腑组织及器官,从而引发一些致病因素。所以对于此类情况,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且不同的疾病在中医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中医内科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加以治疗,则要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淤血位置、临床症状等,采取针对性的组方加以治疗。活血化瘀法的主要功效为通脉活血、消肿、止痛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还需注意其是否会对患者造成耗气伤阴的情况,即需要对患者的症状予以明确诊断,并遵循攻补兼施的原则,然后采用相应组方加以治疗,以保障疗效和安全性。本文的研究中,两个组别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可见,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鹤,李会娟.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4):386-388.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7.04.015.

[2] 张泽渊,张自琴. 活血化瘀类中药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相关指标影响的动态观察[J]. 安徽医药,2017,(1):119-122.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7.01.032.

[3] 王细拉. 益气活血化瘀汤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淤血综合征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2):3619-3621.

[4] 谢红娟,王育琴,李晓玲,等. 阿司匹林联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医药,2015,(6):823-827.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5.06.016.

[5] 王倩,姚耿圳,潘光明,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7,(1):182-186.

[6] 艾娟娟,曹克刚,陈福勤,等. 基于专家问卷反馈的头痛活血化瘀药物功效强度及用药情况初探[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8):3456-3459,3488.doi:10.13241/j.cnki.pmb.2016.18.014.

[7] 陈士奎. 我国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及其启示(一)--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院士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9):1029-1031.doi:10.7661/CJIM.2016.09.1029.

作者简介 姓名:解淙麟 单位:潍坊学院 出生年月:1966年6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潍坊市 毕业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历:本科

 职位: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科室: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