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2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李珍

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后收缩压为(101.55±4.26)mmHg、舒张压为(87.41±5.10)mmHg、心率为(99.21±3.57)次/min,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55%、有效率为45%、无效率为0%,总有效为10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使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且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安全可靠性较强,适合全面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心搏骤停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通常发病时间极短,患者在发作几分钟内就能出现猝死[1]。由于我国心脏病患者基数不断增加,出现心脏骤停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并且其反复发作的特性,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2]。在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过程中,不但要对其施行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改善患者预后[3]。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样本,观察了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40)性别:男/女=28/12,年龄(62.23±22.34)岁。对照组(n=40)性别:男/女=25/15,年龄(61.54±23.54)岁。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对患者心理干预以及心理疏导:心脏骤停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一旦发作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患者一旦发病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构成较大的危害,并且会严重影响影响患者情绪。因此,抢救成功后的康复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普及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改善患者生活不良生活习惯,并将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向患者家属进行汇报,交代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及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等形式,完成对患者的安抚工作,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2)严密监控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患者在抢救后,身体处于极为虚弱的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一旦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需要及时采用有效的应对手段,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3)患者身体各项护理方法:在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需要将室温调至19℃左右,并将毛巾浸湿敷于患者额头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头部氧气代谢。在对患者进行气道护理之前,需要对使用到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并在整个过程实行无菌化操作,并且维持患者呼吸道的潮湿,如有分泌物产生需要及时使用吸痰器将其吸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后收缩压为(101.55±4.26)mmHg、舒张压为(87.41±5.10)mmHg、心率为(99.21±3.57)次/min,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 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

护理时间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心率

(次/min)

观察组(n=40)

护理前

62.47±3.21

51.64±3.12

40.34±5.24

护理后

101.55±4.26

87.41±5.10

99.21±3.57

对照组(n=40)

护理前

61.74±3.98

52.41±3.94

42.65±4.87

护理后

83.27±5.32

68.34±4.26

87.63±5.72

2.2患者急诊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55%、有效率为45%、无效率为0%,总有效为10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 患者急诊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0)

22(55)

18(45)

0(0)

40(100)

对照组(n=40)

13(32.5)

20(50)

7(17.5)

33(82.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心搏骤停是急诊科室收治患者的常见病症之一,发病人群较为广泛,中青年到老年人都有发作的风险[4]。由于心搏骤停具有极高的致命性,患者在抢救后心理会遭遇极大的创伤。因此,对患者实行康复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对患者康复情况较为重视,但护理内容不足。为了促进患者康复,本院加强了急诊护理干预,主要从心理、环境、气道护理以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出发,实施了干预措施。各项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态,预防血流动力学异常,且能够保证呼吸道畅通,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氧代谢,实现脑保护,这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5]。此外,加强病情监测,同样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从而给予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减少风险。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后收缩压为(101.55±4.26)mmHg、舒张压为(87.41±5.10)mmHg、心率为(99.21±3.57)次/min,与常规护理相比,血压与心率均已恢复正常,优势显著。本组患者护理有效为10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患者使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且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安全可靠性较强,适合全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燕玲.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116.

[2]郭旭楠.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77-378.

[3]张园园.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41-2542.

[4]黄丽,王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 血气指标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205-1207.

[5]王万东,刘利梅.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6):49-50.

作者简介:李珍,女,护师,研究方向:急诊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