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误区知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1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误区知多少

张旭钦

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 637700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指基本个性的改变,伴随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的分裂,从而导致患者的精神活动以及环境不协调的一种较为常见精神疾病,其病程较为缓慢。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就进入到了康复期,这时患者只需在家进行康复治疗即可。但是,相关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护理误区,从而致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那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误区有哪些呢?需要如何正确护理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误区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问题

由于某些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较为缺乏,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的自知力以及毅力也不是很强,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人”角色得不到正确对待,觉得康复期不需要长期服药,在有发病迹象时服药即可,不然总服药就代表其永久有病,因此会擅自减少药量,逐渐停止服药,或呈现出不规律服药等现象。

当出现该护理误区时,会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反复的问题。基于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问题方面,需要相应护理人员能够给予重视,要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并遵从医嘱,每天督促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时服药,进而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

误区二: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管理问题

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患者定时服用药物,护理人员会将药物交由患者进行自主保管,甚至在患者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的情况要允许患者自己去买药。

对于康复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由于其精神状态会出现一定好转,导致其需要面对诸多实际问题,比如家庭问题、工作问题等,这时其自身会出现挫败感;同时,在该病症的刺激下,其心理会出现应激反应,产生悲观以及绝望感,会产生想自杀的念头,如果将药物交由其自己保管,或让患者自己去购买药物,那么就可能为其自杀提供工具。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较高,并且大多是通过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来实现自杀愿望的。基于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管理方面,其药物应交由护理人员代为保管,在服用药物时给予患者准确剂量。

误区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问题

有一部分患者家属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那些具有身体疾病的患者相同,也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日常生活护理,不让其进行劳动,让患者整日卧床不起。

当出现该种家庭护理误区时,将会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性,从而使得患者的阴性症状迁延不愈,并且患者的社会功能也会逐渐降低,使其衰退进程变快;另外,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整日无所事事,所以其会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中,其思维会脱离现实,在现实中有一点不如意都会导致其幻想破灭,导致其病情复发,不利于其康复。

基于此,就需要相关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积极鼓励,引导患者自力更生,并引导其进行适量的劳动训练。

误区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交往问题

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是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依然比较老旧,导致社会上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有偏见,甚至歧视,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人交往;同时,有些患者家属为了不让患者受到外界影响,避免患者受刺激而导致病情复发,会勒令患者不许外出。

当出现该种家庭护理误区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将会与社会隔绝,从而导致其社会功能越来越弱,可能会加快患者精神衰退的进程,最终导致患者病情复发。

基于此,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正确看待患者社会交往问题,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同时,社会中的相关机构也应该大力宣传精神分裂症的知识,促使人们能够对该病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尊重以及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

误区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问题

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家属都认为该病症是由精神刺激所引起的,所以应该对患者的情感进行细心呵护,要对患者的要求做到有求必应,甚至出现放纵患者不良行为的现象。当出现该种家庭护理误区时,将会导致患者的是非分辨能力降低,并且不利于患者自控能力的提升。

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家属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觉得家里有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耻辱,因此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一种相反的极端态度,可能会辱骂患者,甚至可能会打骂患者,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导致其生出自杀心理。

基于此,在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保持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不溺爱也不歧视,帮助患者形成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等良好意识。

误区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体状况问题

某些患者家属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状况不好,应该对其进行大补,并整日对患者进行嘘寒问暖。当出现该种护理误区时,会导致患者受不良暗示影响,觉得自己其他部位也存在病症,从而意象出各类症状,最终难敌自身联想而产生自杀心理。

基于此,相关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尽量“忽视”患者的身体状况问题,不要为其提供不良暗示;当患者真的表示哪里不舒服时,可通过就诊检查来确定病因,从而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