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1

如何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周毅君

乐至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至 641500

临床医学检验对于疾病的防治和诊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近年来在医学检验技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使得疾病的防治和诊疗变得愈加快速、准确。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进而对疾病的诊疗和防治间接造成不良影响。本文试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如何加强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遇到的问题

(一)实验室检查不合理

首先,实验室检查应该是目标明确的,但是一些医生只是经验性地为患者开展一些无明确临床意义的检查,缺乏明显的目的性,这会浪费患者及其家属的时间、精力,加大其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并且无意义的检查也会导致检查不出想要的结果,最终导致患者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其次,许多检查都应该是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样本采集和保存,随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送交实验室进行检查,但一些样本采集量不够、采集时间不正确、保存温度不适合或保存时间过长,若将这些不合格的样本送交实验室进行检验,必然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医生误诊,而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误诊,轻则延误患者的及时治疗,重则引发严重并发症,更有甚者会引起医患纠纷。

此外,有一些质控人员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厚、扎实,又不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以旧理论指导工作,自然会引发系统错误。

(二)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不同步

现阶段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但质量管理却跟不上其发展速度,特别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大量漏洞,更是给临床医学检验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例如,部分医疗机构缺少应该具备的检查条件、其技术设备较为落后;部分医疗机构病床数量严重不足;部分医疗机构在病房设计上不合理,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出现负性情绪;部分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实验室安全要求,不利于长期发展等等。

(三)文件管理不规范

文件管理应该是系统化、规范化的,这有助于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但是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规范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文件时未合理分类、规范编译、完整记录,这会使后续的不定期质量检查无法顺利进行,既往的错误无法及时得到纠正。

(四)临床工作人员和质控人员有矛盾

近年来,质控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这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合作。从临床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说,其希望质控人员能够协助找出患者来源,但是质控人员往往因为对测试不够了解而容易出现混淆结果;而质控人员则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检验技术的高度专业化困难。双方缺乏沟通交流,矛盾重重,最终导致二者之间关系不和谐。

二、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完善检验制度

首先,应该给予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验人员积极培训,以提高其自身专业水平与业务素质,使其可以冷静面对突发事件、主动了解新的检验知识和检验技术,采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以更加标准化的流程进行样本采集、保存、运送、检验等各环节工作。并且,做到能够正确为患者采取适合的检验项目,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其次,规范检验申请流程,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快速传递信息。此外,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违反规则的操作给予严厉惩处,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或部门给予奖励。最后,及时更新和维护检查设备,尽快执行最新国际检验标准。

201707191534525742.jpg

(二)优化设备环境

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对新设备给予与国际同步的质量管理。合理设置病室环境和设备场所的布局,确保设备的顺利运行,避免患者因环境而感到不适,出现不良情绪。

(三)完善文件管理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文书记录的规范化管理。为实验室和临床医护人员设立相应的权限,由后者上传报告单,由前者进行审批。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录入有设备仪器使用状况、医护人员工作状况等。

(四)加强沟通,减少矛盾

实验室和临床科室之间应加强互动交流,定期开展不同部门间沟通交流,要求各部门定期汇报本科室最新进展,这样既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也可以丰富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知识,也可以增加其对彼此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谅对方,更少地发生矛盾。

作者简介:周毅君(1972-),性别:女,籍贯:四川乐至,工作单位:乐至县人民医院,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