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医疗急救知识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1

日常医疗急救知识有哪些?

黄玲

攀钢集团总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23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由于意外产生了紧急情况,当意外发生时需要我们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 进入房间后如何处理煤气中毒?

家庭煤气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中毒、管道煤气中毒和天然气中毒。前者在冬季使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较为常见。后者常见于液化炉或煤气管道泄漏。当发生气体中毒时,病人最初会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虚弱。当他意识到中毒时,他常常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打开门窗,但一般只有少数人能打开。多数患者痉挛、昏迷迅速,面颊、胸部皮肤、嘴唇呈樱桃红色。如果治疗不及时,他很快就会死于呼吸抑制。

主要措施:煤气中毒急救原则

  1. 进入房间后如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检查房间内是否有煤气泄漏或煤炉,不要点火或开灯,将病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2. 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的呼吸、脉搏和意识,同时进行呼救,叫同事或者路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3. 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急救,松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进行心肺复苏。

常温下,心跳骤停3秒后,人会因脑缺氧而感到头晕;10至20秒后,人会失去意识;30至45秒后,瞳孔会扩张;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由于心脏骤停,病人立即失去意识,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人的最佳救援时间是4-6分钟。如果患者在4分钟内无法获救,他们将立即进入生物死亡阶段,生存希望渺茫。因此,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不要“分秒必争”地去医院,应就地抢救。

先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使病人尽快平躺在地上,并迅速排出喉咙中的呕吐物,避免阻塞呼吸道或回流到肺部,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病人的衣领和腰带要解开,检查脉搏,使患者仰卧,使病人头部向后仰,然后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按压与通气的次数比是30: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大约在2分钟内,完成5个循环。应将病人平躺在地上或躺在硬床上。操作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部的1/3处,右手掌重叠在左手背部,交叉双手,手指翘起,伸直双臂,用体重的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按压。大约将胸部向下按压至少5cm,要注意每次按压后尽量使胸部轮廓完全恢复。 二、发现溺水的急救步骤 溺水者被救出水面后,立即清除口腔、鼻腔内的泥土和杂物,并迅速实施吐水急救。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营救者的左膝上,使溺水者的头部下垂。施救者按压溺水者的背部,使溺水者能充分吐出口腔、呼吸道和胃中的水、泥沙和杂物。如果溺水者停止呼吸,迅速疏通呼吸道,使其仰卧、仰头,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救援人员捏住溺水者的口进行吹气,每分钟15-20次。如果溺水者心率停止,立即让溺水者仰卧,进行心肺复苏。现场紧急处理后,将溺水者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救治。

三、脊髓损伤的搬运方法

在现场,可以用轻敲击、轻呼叫和疼痛刺激等刺激伤者判断是否昏迷,并注意伤者是否有身体感觉丧失。对疑似脊柱骨折的患者应按脊柱骨折处理。脊柱损伤后,不要让患者随意翻身和扭动。因为这些动作都会增加受伤脊柱的弯曲度,使没有脊柱保护的脊髓受到挤压和拉伸,轻则会造成截瘫,重则会因高颈髓损伤导致呼吸功能丧失而立即死亡。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首先,将伤者的四肢伸直,将硬木板放在伤者的一侧。伤者必须用硬木板、门板或黑板搬运,不得使用被子、海绵等软物。至少有三名救援人员将受伤人员的躯干水平抬起来,将受伤人员平放在木板上。在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协调,防止躯干扭曲。对于颈椎损伤的伤者,在运输过程中应指派专人扶住伤者头部,使其与躯干轴线保持一致,防止摆动和扭曲。将伤者放在硬板上后,固定伤者的脖子和躯干,防止在转院期间摆动,造成进一步伤害。

四、如何处理肌肉劳损和扭伤?

首先,我们应该区分损伤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如果扭伤部位疼痛,但不严重,大部分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到医院治疗。如果活动过程中疼痛严重,不能站立或活动,明显感觉到是骨痛,扭伤时有响声,受伤后肿胀迅速,是骨折的明显表现,应立即到医院治疗。踝关节扭伤后24小时应用冰袋治疗。患者可以先用弹力绷带进行压迫,防止进一步肿胀。包扎时先用海绵垫覆盖受伤部位,再用弹力绷带包扎,松紧适度。同时,抬高下肢,增加静脉血流量,防止肿胀。24小时后取下绷带,根据伤情进行治疗。这时,最好在用毛巾包住冰块冷敷或用冷水打湿毛巾。敷冰的目的是防止内出血继续,但应避免冻伤。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但它们的作用却大不相同。血热时活跃,冷时凝固,故损伤早期应采用冷敷,减少局部血肿;止血后热敷,可加速损伤周围血瘀的消散。一般来说,伤后24至48小时应采用热敷。早期不宜按摩和理疗,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渗出,加重肿胀。避免伤后3天内重复损伤动作,3天后进行功能锻炼。一周后,运动可以逐渐恢复,但拉伸时以不会引起疼痛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