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2

ICU 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分析

邓林秋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市 黄埔区 200001

摘要:目的:综合研讨血糖控制在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意义。方法随机性抽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结合入院时间将其分为30例对照组与34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血糖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血糖控制能够显著提升ICU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等,有效减少了各组织器官的损伤,且降低了患者机体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血糖控制;临床护理;实际意义

引言近些年来,由于血糖失调作为介质而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本文抽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分为两组,综合研讨血糖控制在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性抽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结合入院时间将其分为30例对照组与34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阶段:35-55岁,平均年龄(45.01±0.89)岁;病程分布:1-23d,平均病程(11.59±2.03)d。34例观察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阶段:36-53岁,平均年龄(44.01±0.96)岁;病程分布:1.5-23d,平均病程(11.62±2.03)d。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阶段以及病程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该次研究中,我院将给予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常规用药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禁忌证及病情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且最为高效的临床用药方案,旨在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②常规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进行及时的接引,并告知患者家属入院后的注意事项,同时为患者尽快安排进入重症监护室;③健康饮食护理,众所周知,ICU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而多数危重症患者无法进食难消化、辛辣生冷类的食物,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现状,为其制定营养均衡、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方案,并加以具体实施。观察患者就餐情况,并询问患者就餐后体感,以观后效[1]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我院将采用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多项评分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并采用百分制进行计分统计[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利用(x±s)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利用(%)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计数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比较

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30例对照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为(95.23±2.32)分,急性生理评分为(98.16±2.41)分,慢性健康评分为(97.46±3.12)分;34例观察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为(74.26±3.42)分,急性生理评分为(76.45±5.01)分,慢性健康评分为(76.54±3.21)分。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表 1 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比较(x±s)

组别

器官功能

急性生理

慢性健康

观察组

95.23±2.32

98.16±2.41

97.46±3.12

对照组

74.26±3.42

76.45±5.01

76.54±3.21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血糖控制又称血糖调节,血糖调节的作用在于平衡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持机体环境稳态的基础条件。截至目前,国内医学临床现存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两种调节方式,人体内部环境中的血糖调节一旦失衡,极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其中以糖尿病的发病率为最高,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性也最大。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血糖控制能够显著提升ICU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等,有效减少了各组织器官的损伤,且降低了患者机体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吕超,赵晨晨,曲桂玉. 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 护理研究,2018,32(17):2753-2758.

[2]王小文,黄哲,黄超,曹亚英,田耀华,项骁,隽娟,秦雪英,孙凤,胡永华. 1998-2013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和血糖控制趋势分析的系统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7):3227-3230+3234.

[3]王惠平,徐蓉,刘芳,李乐之,龚雅琼.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照顾者负担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9):39-41.

[4]朱小柔,张幸,沈莹,王陶陶,王冯彬,胡康,吴士艳,张勇,孙昕霙.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糖尿病相关健康素养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18,34(10):873-878.

[5]张喜婷,刘莉娟,曾维伟,张波,周梅清,刘双.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自我血糖监测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评价[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12):99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