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2

技工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实践探究

惠香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131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工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技能外,还要求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因此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主要从专业技能的养成、道德素质的培养两个层面,探究了技工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技工院校 养成教育 实践探究

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劳动技能的培训,为各行各业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工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学习,还要注重他们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技工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工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专业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中的诸多要素,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就业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动手动脑,提高实践能力。其次,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技能训练不应该分割开来,相反,教师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在实际的技能操作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于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且将他们分为不同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 教师与师傅相融合

技工院校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生产、管理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必须充分地认知自身的价值。一方面,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拓宽专业视野。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向他们系统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尽早培养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是技工院校学生的师傅,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给学生们示范标准的操作动作,并且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加以改正,促进他们今后的就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将自己教师与师傅的身份融合起来,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企业的老师傅一般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 技能与人格相配合

技工院校的学生技能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以及企业的生产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更要塑造其健全人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清晰地认知、对自己未来职业岗位有系统地规划,这样学生才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并且会更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模拟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优化。最后,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场景中学习,学生身临其境,对企业的生产会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在实践中适应企业环境。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各种习惯在不断地反复中、纠错中得以巩固,让其好习惯自然养成,让其好人格得以塑造。

二、技工院校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一)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进入企业从事专业的技能工作,会面临较大的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在生活上,要让学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如卫生、购物、学习等;其次,在人际关系上,要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独立解决一些事务。班级可经常性地开展些课外活动,既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再次,在心态上,要让学生独自承受各种压力,如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教师可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对于学生碰到的各种困难,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最后,在学习上,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自解决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技工院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课程教育、生活教育来培养。

(二) 职业道德操守的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人道德操守的培养,可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丰富德育活动,拓展养成渠道。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充分展示特长的活动中,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能得到隐性熏陶。另一方面,创设职业环境,实现教育渗透。技工院校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操守,使他们拥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专注的敬业精神、较好的团队意识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懂得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将来从事企业的生产工作,不仅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还能确保自身的安全,最终成长为企业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 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完善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做表率,通过实际行动潜默移化的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养的提高。首先,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职业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教育中体验,体验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好品质。其次,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课堂这个主阵地,实现行为习惯养成的课程渗透。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操作,对学生的操作也要严格监督,不许有半点马虎,这样,学生才会提高意识,体会到教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企业生产有较大裨益,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有利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四)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技工院校的学生将来大多要从事企业一线的工作,工作时间长,环境较为封闭,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贴近学生的心理,用爱心、耐心、细心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多加引导,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要推动学生的心理教育,将专业的课程与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与操作,很可能会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最后,学院要多开展各种心理素质培养的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和各种心理活动等。在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及问题时,教师应当要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有效地去指导和帮助他们正确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保证他们拥有阳光、健康、积极的心态。

俗话云:“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和引导学生,将“养成教育”渗透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助推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我院以“创新驱动、特色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技工院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我深信,只要我们协同努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马国峰,张立场,汤保国.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开展养成教育:为何与何为[J].教育与职业,2019(09)

  2. 于海涛.技工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时空,2019(34)

  3. 张敏.基于“双立教育”办学思想的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19(43)

  4. 冯璐,熊苏子.浅谈中职生学习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基层教育,2019(09)

  5. 梁梅珍.中职学生职业养成教育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

  6. 刘丽娜.中职生心理素质教育及其意义[J].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