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机制创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机制创新探讨

刘鹤鸣

恩施市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 44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林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森林作为生物群落,涵盖了乔木、竹子、灌木以及其它植物群落,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伤害林内植物,还会降低森林的多种功能,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因此,森林管理单位展开森林防火工作至关重要,针对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机制的创新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权制度;森林防火;机制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为了确保人们能够高效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的发展,须相应地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措施。从当前森林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须相关管理人员不具备丰富的经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防火工作仍不到位,因而应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保护管理体制。笔者根据多年的防火灭火经验,现将森林防火体制机制建设与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森林防火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第二,森林防火可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三,森林防火能够促进林业的多元化发展。

1.1森林防火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风沙、保持水土、减轻洪灾以及涵养水源等作用。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打破现有的生态平衡。林地失去森林覆盖,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发生水旱风沙灾害。

1.2森林防火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山林交错的山区发生森林火灾,会烧毁成片的林木;在居民点发生森林火灾,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农田发生森林火灾,会破坏耕畜和农具。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国家相关部门就会动员大批消防人员去扑火,在此过程中,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给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

1.3森林防火能够促进林业多元化发展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在提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从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来看,仍没有达到要求标准。加大林木的种植数量,增强林业区域管理,促进林业区域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森林防火,有助于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2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是由于天气因素所引发的火灾,非人为,主要表现为阴天时,尤其是电闪雷鸣的天气,雷电所产生的巨大火花会波及到干枯的树木和落叶,从而引起火灾。其次,林区由于发生大面积岩石崩塌,引起岩石之间的磨擦碰撞造成火花,也是诱发火灾的因子。另外,还有因陨石坠落引起的摩擦起火。这些非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不可避免的火灾,但这些因素发生的概率仅仅占火灾发生的1%。

2.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是引起火灾最主要的因素,根据引起火灾火源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生产用火和生活用火2大类。生产用火主要包括工厂废物处理的火、烧杂草、机车喷火、临近森林工厂生产用火等;生活用火是指吸烟、做饭、野餐等,人为故意纵火破坏森林也属于人为原因。

3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机制创新策略

林权制度改革后除国有林外,大部分集体山林都分到千家万户,森林防火工作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急需转换思路,创新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3.1落实政府主导,行业部门主管,分级负责,分村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理念。

森林大多都分布在农村,且林权制度改革后多数经营主体涉及千家万户的农民,存在点多、线长、面广、每户经营面积、地块参差不齐、直接经济效益特别低等特点。同时大部分农户就居住在森林范围内致使人为活动频繁,森林资源难管理,森林火灾风险大,单靠经营权人自行履行森林防火责任十分不现实。森林防火涉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抓紧抓好,出不得半点差错。各级政府应该主动作为,立足防字当先主导森林防火工作,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具体主管措施落实,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责任。要以分村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把最严格的防范责任落实到各级干部头上,把最严密的防范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千家万户经营权人头上,形成全面动员,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立体防控的责任体系。

3.2狠抓宣传教育,强化火源管控措施,全民动员,乡村等责任主体全面落实。

根据国家森林火灾统计表明90%以上的森林火灾之所以会出现,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森林防火安全意识淡薄,随意野外用火造成。针对此种情况,各级政府要组织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把宣传面扩大到全社会,;二是要使宣传形式丰富多彩,喜闻乐见;三是要宣传方式要多且深入一线;四是要宣传频次要密;五是宣传要有效。通过利用广播、电视、森林防火宣传车、宣传单、悬挂森林防火横幅、张贴禁火通告、刷写防火宣传标语、开设森林防火课、编写小品等文艺作品演出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让全社会树立森林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重在火源管控。森林重点防火期内首先要按照“四不漏”(即乡补漏村、村不漏组、组补漏户、户不漏山)的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和工作宣传;其次,要按“六个一”(即一户落实一名包保责任人,一户发放一张宣传单、一户签订一份承诺书,一日推送一条短信提醒,一日一次村村响广播宣传,一组召开一次群众宣讲会)的工作形式推进森林防火工作;三是要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集中监管,采取在林区组织乡村干部、护林员全天候巡查巡护,在主要出入路口安装电子监控系统,设置防火检查站等方式严控火源进山;四是依法依规落实“见烟就查,见火就罚” 的严管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森林重点防火期县级政府颁布的禁火令规定。

3.3.强化预警监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创新森林防火能力。

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巡查发现,对森林火灾相关过程进行监测并有效防控。是“技防”与“人防”结合的有效措施;是森林火灾阻击战的前哨,发挥作用可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对国计民生意义特殊;是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预警监测机构及技术人员队伍要纳入国家专项编制管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实行县级为主,乡村辅助,专兼结合,保持稳定。

预警监测要抓设施设备等基础建设,要利用最前沿的技术做好最精准的成果。一是要建好“一个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四个系统”(卫星林火监测系统、护林员巡护系统、无人机巡护系统、重点部位监控探头监控系统)做到天地人立体监测一盘棋;二是要每两万公顷林地设置一个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搜集森林中气温、风力、湿度以及可燃物的数据信息,对森林火险等级进能行准确预报;三是对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名胜区等场合,可通过设置监测探头并与公安治安监管平台融合设置监测报警系统,从而落实监测预警。

3.4修改森林防火法规,做到全面防火、依法治火,从严管火,科学扑火。

国家2018年启动机构改革,森林防火的机构和职能职责发生了一些变化,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定已经不适应现行的体制机制,相关部门理应主动工作,尽早推动立法修改,全面规范森林防火工作规则,做到全面防火、依法治火,从严管火,科学扑火。

3.5创新护林员管理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

护林员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主力军,队伍庞大,覆盖面广,森林防火是其主要责任,但由于管护面积、责任区域分布情况不同及国家选聘政策等原因,普遍存在待遇低、素质不高、履职尽责打折扣、工作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可通过实行国家按管护面积、管护人员预算管护费用基数并拨付的方式,由地方政府结合自己实际形成管护方案,把包干打捆向社会经营主体购买管护服务的机制体现在方案中去,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使经营主体对护林员的使用、考核更加精细,管理更加适合各地实际,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及劳务纠纷的产生。

3.6完善制度保障,全面落实森林火灾保险,为生态建设成果兜底。

森林火灾保险作为保险业务的一种,主要是指以存放在固定场所,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财产物资为保险标,由保险人承担保险财产遭受保险事故损失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可以为当地农民的林地遭受意外森林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提供补偿,降低当地农民的经济损失。目前,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都开始使用火灾保险。我国需要积极推行火灾保险,不断完善火灾保险业务制度,让其可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积极发挥出作用。

全面完善制度设计,全方位推行森林火灾保险,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修复关进保险笼子,用保险制度为生态建设成果兜底。

结语

森林防火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助于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宣传手段、森林火灾案件查处力度不足。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包括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手段来加强森林防火教育和宣传工作,建立火灾防治制度,加强森林火灾防治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加强火灾扑救演习,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计清鹤,周耀宗,张建设.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5):65-66.

[2]吴健.浅谈修水县森林防火现状及管理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36(20):181.

[3]韩加辉.浅析森林防火标准化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8(3):180.

[4]于贵朋.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研究[J].江西农业,2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