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熊霞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研究组(n=55),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语言、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效果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多发育老年患者,很容易引发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其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依从性,强化康复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为了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以110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8.41±2.57)岁;研究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8.38±2.6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生活运动方面的指导,同时叮嘱患者会犯用药。研究组展开早期康复护理,以下为具体内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鼓励和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从而保持较高依从性。同时向患者讲述脑梗死偏瘫失语的康复知识,并向患者分享康复较好的案例,帮助患者构建信心。除了告知患者正确的训练方法外,还应当让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家属的鼓励和支持可以让患者及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2]。(2)语言功能训练。康复期间指导患者通过咀嚼和吞咽动作的练习来恢复发音功能,指导患者回想最初学说话的样子,从音节开始锻炼,逐渐过渡到句子和段落。(3)肢体功能训练。对于肌力较低的患者,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每小时更换一次。同时配合按摩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帮助患者做各关节的被动运动,促使肢体血液循环,每次运动持续10—15min。通过对患者足部及全身进行护理,促使患者不仅能自主翻身,还可以让患者弯曲修装关节,从而在自我训练中站立和行走。在患者展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确保患者安全,避免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出现[3]。采用针灸、推拿等辅助性中医按摩方法,为患者康复提供辅助性治疗,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表现为患者偏瘫失语症状消失,表现出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效表现为偏瘫失语症状改善,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效表现为护理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2)康复指标,包括语言能力以及运动能力。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护理有效率

研究组

55

32(58.2)

22(40.0)

1(1.8)

54(98.2)

对照组

55

22(40.0)

24(43.6)

9(16.4)

46(83.6)

X2

/

6.627

0.266

12.855

12.855

p

/

0.010

0.606

0.000

0.000

2.2康复指标

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康复指标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5

4.58±2.67

8.53±1.45

3.97±2.84

8.46±1.33

对照组

55

4.92±2.71

6.32±2.26

4.03±2.79

6.78±2.15

t

/

0.6628

6.1038

0.1118

4.9282

p

/

0.5089

0.0000

0.9112

0.0000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是导致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初期脑梗死患者一般意识清醒,中期会出现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以及中枢性高热等症状,晚期会并发脑疝,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3]。对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来讲,应当在患者体征恢复平稳后立马采取早期康复护理以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各种不同的被动运动可以改善肌肉萎缩、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通过运动功能训练患者侧肢功能能够很快恢复。再结合语言功能训练,可以促使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此外在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还要重视患者心理的变化。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这会导致患者护理配合度低,而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可以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促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训练中,强化康复训练效果。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早期康复护理有着更高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更优的康复指标(P<0.05)。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慧敏.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5):618-620.

[2]同艳风,李青.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7-19.

[3]东雪芹,蔡鲁青.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5):6.

[4]何莉. 分析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J]. 心理月刊,2019,14(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