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中医院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调查报告

/ 2

梅县区中医院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调查报告

黄振华 郑文彬 谢讯华 张素玉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中医医院 广东 梅州 514700

*基金项目:2018年梅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梅州客家地区代谢综合征人群中医体质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8B13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体质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不同中医体质患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发病机制并结合患者体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有效的防治本病成为研究的焦点。结果:两组通过治疗,对代谢综合征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数据显示,基于体质差异的中医健康指导组各项指标优于常规基础调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梅县区中医院代谢综合征患者主要以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为主,可供不同医院参考。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中医干预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糖尿病或者存在代谢障碍和糖调节异常)以及血脂异常(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多种危险因子汇聚于同一个个体,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 年修订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1]。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已被证明,但本病的具体病因、发病机理及有效根治方法尚未明确。病因病机研究发现中医中并没有代谢综合征专属的病名,但根据MS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划归于中医的"痰饮、消渴、眩晕"等,但这种命名往往只能变现出代谢综合征的某一个症状,不能对总体进行很好的概括和描述。MS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大多数专家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熊红萍等[3]调查发现,当存在痰和阴虚的病理变化时,易患代谢综合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体质之间的关系,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9 年1 月2020年2月在梅州市梅县区中医医院共调查代谢综合征患者200 例,其中男性135例,女性65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8.2±5.2)岁,将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人群纳入此次调查,对患者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的"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评估[3] 。部分患者用中医经络、体质辨识仪进行体质辨识,然后运用频数分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类型进行分析。

将此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基础调理组和基于体质差异的中医健康指导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观察。常规基础调理组100例,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6.7)岁;基于体质差异的中医健康指导组,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5.7)岁。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性,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进行了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对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血压等指标作了比较,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代谢综合征不同体质分布 经统计,梅县区中医院代谢综合征患者主要以痰湿质(76例)占43%,阳虚质(58例)占29%,阴虚质(42例)占21%,血瘀质(37例)占18.5%,湿热质(35例)占17.5%,气虚质(45例)占22.5%。其中平和质28人,单纯偏颇体质39人,兼夹偏颇体质133人,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与其他体质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方法:根据患者个体的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以保持身体各项指标的稳定。基于体质差异的中医健康指导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体质不同融入中医健康指导。根据体质辨识的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包括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同健身状况、个人兴趣等。如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可以通过膳食进行调理,尽量吃一些谷类物质,如红薯、五爪龙、红枣、粳米等;而在蔬菜和水果方面可以选择山药、萝卜、南瓜、香菇等;代谢综合征患者也可以适当活动,调理气虚。“久坐伤气”,适当活动能够促进脾胃运化,改善气虚质,在锻炼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定,也不能过度运动,损耗精力。在中医体质辨识管理时,还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患者的气血,经常按摩、自行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穴等,晒太阳等调和气血、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

1.4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TC、TG等指标进行对比,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SPSS 18.0统计软件统计和处理文章的数据,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通过治疗,对代谢综合征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数据显示,基于体质差异的中医健康指导组各项指标相对于常规基础调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对比(表1

各项指标

常规基础调理组

基于体质差异的中医健康指导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BMI(kg/m²)

25.21±2.46

21.41±2.46

26.21±2.46

20.88±2.46

FPG (mmol/L)

7.85±2.01

5.73±1.02

8.01±1.01

5.03±2.22

收缩压(mmhg)

165±6.43

135±7.42

174±6.44

129±5.21

舒张压(mmhg)

92±4.32

75±4.32

93±5.12

70±5.24

TG(mmol/L)

2.88±1.11

2.10±1.12

2.97±1.42

1.44±1.02

TC(mmol/L)

5.63±1.00

5.51±1.00

5.51±0.91

5.31±2.11

HDl-C(mmol/L)

1.70±0.42

2.25±0.32

1.67±0.44

2.33±0.21

P

<0.05

<0.05

<0.05

<0.05

3讨 论

代谢综合症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威胁,需要认真对待。通过观察中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发现代谢综合征与中老年人的日常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有很大的相关性[3]。健康教育是对中老年人健康的教育。通过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他们可以制定生活计划和饮食指导。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缓解代谢综合征。为了更好地治疗代谢综合症,中医体质识别被整合到患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各种指标,进行相应的健康治疗。通过中医干预,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了健康的心理咨询。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克服代谢综合征所带来的痛苦,通过中医健康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从而有效地治疗代谢综合征[4]

研究结果表明,将中医体质鉴定与慢性病健康管理相结合,基于体质差异的中医健康指导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通过两组比较数据,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表明通过中医对患者体质的分析,合理指导患者的中医辨证,将中医辨证纳入了代谢综合征的管理。饮食和日常生活,提高患者体内的代谢能力。因此,患有代谢综合症的患者应适当运动,保持活力并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综上所述,将中医体质识别纳入代谢综合征的健康管理,可以通过合理指导患者的饮食和日常生活,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有利于代谢综合征患者病情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迺淞,梁佩园.统计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发展趋势给人们敲响警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746. [2]熊红萍,李灿东.代谢综合征的中医易患因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858-1859.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院人民卫生出版社袁2009.4287-288 [4]顾东风,Reynolds K,杨文杰,等.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