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探讨

蒋乾珍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中心小学 四川省泸州市 646300

摘要: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应用题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长时间以来,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验。一般情况下,语言因素会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造成影响,要是语言因素处理不当,就会使得学生产生误解,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答题。本文分析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因素;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

  1. 引言

无论是在哲学界或者是心理学界中,对于语言和思维认知之间关系的研究都属于-一个重要的项目,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思维认知活动中,数学问题的解决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教育界中对这一-问题也是非常关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和学习中, 应用题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方式中使用范围最广的形式。应用题解题过程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语言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有着较大的影响,无论是从语言抑或是数学应用题本身的语言因素来说,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于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二、让学生感知应用题里的抽象语言

在许多学生觉得困难的应用题中,常常是因为其中的抽象性语言导致学生难以从中找到明显的解题思路,从而无法继续下笔。针对这些抽象性的应用题语言,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把这些抽象性的语言转化为平常性的语言,使得学生能够从这种平常性的语言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找到解题思路。例如应用题:“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还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面对这个问题时,教师要首先给学生解释“盈利”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题目中“盈利”在讲什么。这套题目中,抽象性的语言表现在题目没有一个完整的情景,只有些许的数量比较性的语言,所以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就要弄明白这些比较性的数量到底表达的是什么关系。由题可知,如果把上个月的盈利作为1倍量,则32-12万元就相当于上个月盈利的2-1倍,所以根据这个关系就可以得出上个月的盈利是:(32-12)÷(2-1)=18万元,接着本月的盈利也顺利得出:18+30=48万元。所以这个解答过程中就是一种将抽象性的语言转换为逻辑思路的过程,教师除了给学生解答题目中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的名词外,还要将抽象性的语言通过逻辑思路转化成公式算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还比如一道应用题:“我国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这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追击问题,学生对与这样的应用题常常也难以进行理解。针对这个题目,教师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去进行剖析,比如“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逃跑,解放军在22点接到命令”这句话就可以得出敌人与解放军之间的时差是22-16=6小时,所以这个时间内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160千米,而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所以这个追击时间可以轻松得出:[10×(22-6)+60]÷(30-10)=11小时,因此解放军11个小时才能追上敌人。根据这个过程,应用题中的抽象性描述虽然使得学生难以明白,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一步步分析也能够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与题目的联系,从而获得解答思路。

三、适当控制应用题的文字量,增加学生的解题信心

以往,很多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量十分庞大,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和应用题没有直接的关系。学生需要先将应用题通读一遍,并从中找到重点部分,就会在阅读题目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很显然这样的应用题会给学生增加负担,使学生理解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对应用题的文字量进行调控。文字量太少,就起不到应用题的效果;而应用题文字量太多,则会引起学生的阅题疲劳,并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合理设置文字量的多少,保证学生能够提高解题信心。比如,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控制应用题的文字量。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一道数学题,数学题的要求为:“蓝色轿车和红色轿车同时从A开往B,其中蓝色轿车的速度是红色轿车的80%。已知蓝色轿车早出发14分钟,并在A和B中点位置停了3分钟;而……,请问红色轿车什么时候可以追上蓝色轿车?”整个题目的文字量细数下来竟然有150多个字,这很显然加大了学生的阅题负担。教师应该对这道题进行适当修改,将文字量缩短,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住重点内容,并得出这道题目的答案。

四、小学数学应用题目语言认读性对难度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应用题目中出现结构较为复杂的汉字,就会给小学生带来为难情绪。小学生的汉字认读量有限,应用题中出现他们不能认读的汉字,会直接影响解题的专注度,影响他们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对具有偏难字的题目进行合理调整,减少生难字给小学生数学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编排应用题时,教师要格外注意应用题中汉语的语法,考虑社会事实,让每一道应用题都合情合理。像-小明早上吃了5个崇罗牌汉堡”这样不合理的条件最好不要出现在应用题中,不仅具有生难字,还不符合客观事实。提高应用题目的认读度.可以让数学应用题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五、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因素中的符号因素

好有些学生表示:“即使我知道数学文本中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却还是不会解决数学问题,也不会应用数学公式,这该怎么办呢?”此时,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文本转化为图形,把数学文本的关键词转化为符号,应用直观的思路思考数学问题。依然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1为例,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数学问题画线段图。首先,学生画出一条线段图,它是去年种植的树为12棵;今年比它种植的数量多11倍,即将去年种的树为一个单元,共画出11个单元的的树,但是题目说它比11个单元少4棵。学生把这段数学文本绘制出来,即如图1:学生结合线段图立刻就能理解去年和今年种树数量的内在联系,即如果套用倍数公式来求今年种树的棵树,计算公式应为12×11-4=?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足,有时他们即使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与数学问题条件与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立即理解条件与答案之间属于什么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数学图形,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辅助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应用图形直观地分析数学条件与数学答案之间存在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然后找到解决该数学问题的公式。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画数学图形,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应用题,学生学会了这种数学思想,就能降低解决数学应用题的难度。小学生不会做数学应用题,与学生读不懂数学应用题的语言文本有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说明了数学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语言文本水平的方法,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数学应用题文本的方法,就能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考虑不同学生的应用题理解能力。利用小学生熟悉的语言结构去分析应用题,促进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方法,才能帮助小学生克服应用题学习障碍。让小学生借助语言因素的影响,突破数学应用题学习障碍,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蔡艳贞.语言环境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影响[J].吉林教育,2015(31).   [2] 高增泽.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分析[J].学周刊,2016(3).   [3] 杨肖艳.分析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J].科普童话,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