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应用价值

辛宇波 石丽通讯作者 赵雪丹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辽源市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 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200例入组,随机自愿原则下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观察组以分层次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指标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优,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探究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可使各指标水平恢复正常,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层次护理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例如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也会给患者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因此,给予高血压合并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特选取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200例进行分组比较,探究分层次护理管理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入组,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入选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自愿原则下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中100例患者年龄区间在43~75岁,平均年龄为(62.95±5.46)岁,女性49例,男性51例,高血压病程1~17年,平均病程(10.45±1.64)年,合并因素种类:合并1种者45例,合并2种者36例,合并3种及以上者19例;观察组中100例患者年龄区间在47~77岁,平均年龄为(60.47±4.68)岁,女性53例,男性47例,高血压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1.27±2.79)年,合并因素种类:合并1种者42例,合并2种者39例,合并3种及以上者19例;资料数据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具体措施:①划分管理等级:根据患者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划分管理等级,划分为护士、责任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与副主任护师,根据不同层级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主管护师负责监督指导,护师负责护理计划制定,护士负责实施护理计划。②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明确责任护师,评估患者的病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开展饮食指导、用药评估、生活指导[2]。护士与主管护士共同实施综合护理管理。③建立管理档案:建立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档案,一人一档,于高血压患者入院当日建立,详细记录患者各项资料,记录护理方案及实施效果,护理人员应根据护理效果调整干预方案。④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高血压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了解,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使患者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显著提升。⑤饮食干预:针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血压水平、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以少食多餐为宜,多食新鲜瓜果蔬菜。⑤运动指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以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为主,以患者的耐受性作为运动强度的调控依据[3]。⑥院外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开展随访干预,包括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微信随访等多种形式,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的达标例数,统计两组干预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χ2值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 比较各指标改善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分组

例数

血压达标率

血脂达标率

血糖达标率

体重达标率

心脑血管事件

对照组

100

35%

41%

50%

62%

18%

观察组

100

51%

63%

70%

84%

5%

X2

5.2224

9.6955

8.3333

12.2780

8.3026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基础代谢性疾病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大幅提升,并发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大幅提升[4]。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分层次护理管理是临床护理新型管理模式,是根据患者病情需求为患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更具针对性、全面性。分层次护理管理中将护理人员根据工作能力与职称划分层级,可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调配,明确责任分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后,患者在血压、血脂、血糖与体重等指标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分层次护理管理的实施,可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有效消除,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分层次护理,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7(11):136-137.

  2. 徐加加.老年高血压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风险及适宜血压范围的探讨[D].

  3. 周静娟,庄黎燕,戴文珍, et al.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1):57-59.

  4. 毕淑红,王彩红.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9):53-54.

  5. 孙中莉.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达标现状及代谢性危险因素分析和管理策略[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