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徐宏

启东市人民医院 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将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所需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68.00%(34/50),两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抢救所需时间比对照组低,心肺复苏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可以明显的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被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

前言

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通常病情复杂,并且发病迅速,所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与科学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本院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实际需求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更加人性化的全程护理,并且这种护理方式在临床的护理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使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都有所提高[2],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在3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4±2.1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分布在3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2±2.0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的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在进入急诊治疗后,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判,然后对患者展开相应的临床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首先,在接到急诊患者抢救信息的第一时间就要准备好氧气、推车等设备。在患者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要与医师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在抢救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并通过建立静脉通道的方式让患者的呼吸保持畅通,并将患者使用的抢救物品进行准确的记录[3]。其次,护理人员应与检验科提前联系,尽量在床旁实施检查,并且护理人员要全程陪同,将呼吸机及氧气瓶等设备要准备好,对患者的检查要实时监测,而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需要提前与住院部门进行联系,将病房与相应的监护仪器等治疗设备准备好,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之后在交接单上签字[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观察并比较。患者在抢救之后,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的状态,并且将其安全的转到相关的疾病科室表示抢救成功。护理满意度评分在0~100之间,且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对此次的护理越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观察到的数据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用%表示,当P<0.05的时候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指标存在差异,并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68.00%(34/50),两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抢救所需时间比对照组低,心肺复苏时间比对照组短,结果如表1所示。

1 对比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对比评分(x±smin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min

心肺复苏时间(min

观察组

50

32.18±8.92

3.52±0.88

对照组

50

48.24±11.07

7.16±1.25

t

-

3.542

3.524

p

-

<0.05

<0.05

最后,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为(94.63±11.24)分,对照组则为(85.16±7.38)分,两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实际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如果没有及时的开展急救护理,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抢救结果的失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我国的医疗水平也要不断的进步,常规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的实际需求。这时就需要转变、优化急诊护理的方式,使用全新的、科学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急诊的护理。

全程护理是当下对急诊重症患者的新的护理方式,且在对急症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提前的准备急救设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患者护理所需的时间,防治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保证。并通过对患者的全程监护,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通过全程检查陪同的方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全程护理的基础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对患者主动进行护理,对建立和谐的病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全程护理的方式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可以明显的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被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雷莉.探讨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33.

[2]黄丽,王杨.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4659-4661.

[3]陈倩,王秀玲,李春霞,刘会范.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4:7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