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1 浦方悦 2 吴海韵( 通讯作者 )

1 无锡市崇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00 2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入组,根据用药不同分组法分组,将给予二甲双胍治疗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给予拜糖平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应用拜糖平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可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拜糖平;二甲双胍;疗效;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力丧失、胰岛素分泌过多却无法充分利用,导致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1]。目前,临床降糖药物较多,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拜糖平等,药物有效性与适应症均有所差异。为了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我特选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分别给予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与用药不良反应,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入组,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共有35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1.59±3.2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1±3.65)年,体质量23~34kg/m2,平均体质量(28.51±2.08)kg/m2;观察组共有35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2.44±4.1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8±3.44)年,体质量22~35kg/m2,平均体质量(27.19±2.56)kg/m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口服给药,0.25g/次,2次/d,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给药剂量(≤0.5g/次)。

观察组给予拜糖平(国药准字H20010716;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治疗,口服给药,50mg/次,3次/d,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给药剂量(≤100mg/次)。

    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记录两组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描述用(5f168bfa03a1a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计数资料:用χ2值检验,描述用(%);P值<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糖的三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 血糖水平比较(5f168bfa03a1a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分组

总比例数

空腹血糖(mmHg)

餐后2h血糖(mmHg)

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5

10.26±1.62

8.16±0.64

14.21±2.68

11.65±0.47

8.64±2.65

8.54±0.65

观察组

45

10.31±1.48

6.25±0.89

15.11±3.69

12.62±0.54

8.45±1.97

7.46±0.45

t

0.1528

11.6880

1.3238

9.0893

0.3859

9.164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分组

总比例数

恶心

呕吐

头痛

低血糖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5

2

1

1

2

13.33%

观察组

45

4

2

1

1

17.78%

X2

0.3383

P

>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胰岛素缺乏,导致蛋白质与糖类脂肪代谢紊乱,极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存在极大威胁[2]。临床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减轻机体代谢负荷为主,临床多给与胰岛素、格列美脲等药物治疗,但是临床疗效并不理想[3]

我院给予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两种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拜糖平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应用二甲双胍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与拜糖平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降糖效果方面,拜糖平效果更为理想。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降糖药物,可使胃肠道摄取葡萄糖速度延缓,具有较强的胰岛素敏感性,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率提升,对肝、肾过度糖原异生具有异生具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胰岛素抵抗,达到降糖效果[4]。拜糖平是一种降血糖类药物,用药治疗后可使小肠细胞与寡糖竞争进行有效抑制,逆性结合葡萄糖苷酶,进而对酶活性发挥抑制作用,使碳水化合物降解延缓,控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患者餐后血糖水平有效降低。拜糖平可降低机体内糖化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对胰岛素分泌具有良好调节作用[5],可降低外周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拜糖平用药后不会出现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多出现肠道反应,可耐受,不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相比于二甲双胍疗效而言,2型糖尿病应用拜糖平疗效显著,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莹,冯彦梅.阿卡波糖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21):4135.

  2. 陈阳,李玉芳.诺和锐30联合拜糖平与诺和锐50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使用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2):113-114.

  3. 杨鹤伶.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v.5(14):20+24.

  4. 胡科锋,车勇.二甲双胍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25):118-119.

  5. 许扬. 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