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颜丙超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神经外科 ,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及功能神经外科 ,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为依据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施行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施行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和hs-CRP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并且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关键词】抽吸液化引流术;脑出血;微创置管

脑出血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指非创伤因素诱发的脑实质内出血。并且该病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有着较高的致残以及致死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随着该病症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破裂会形成血肿,进而形成占位效应,会让患者的脑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有研究显示[2],脑出血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较少的患者时,普遍均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是恢复时间较长。本文旨在探究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为依据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例。常规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1.25±3.10)岁,出血量21-84ml,平均出血量(40.56±7.29)ml。实验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34±3.91)岁,出血量27-85ml,平均出血量(41.27±7.40)ml。将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施行内科保守治疗,使用甘露醇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等。实验组患者施行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患者首先进行CT定位,确定脑部血肿的大小和位置以及穿刺点和穿刺路径等。使用小颅锥对患者的颅骨进行钻孔,并使用穿刺针进入血肿部位。拔出针芯并固定牢靠,连接引流管后开始抽吸。抽取脑部血肿的三分之一时,在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和尿激酶。放置引流夹,夹闭3小时后开放引流,并在术后开放引流4小时。医护人员在术后需要严密观测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患者的神经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和hs-CRP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x±s)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IL-6(ng/L)

hs-CRP(ng/L)

常规组

43

28.9±5.6

34.01±5.94

41.20±5.09

实验组

43

18.4±4.0

23.95±3.87

27.84±4.26

t

4.21

4.67

4.59

P

>0.05

<0.05

<0.05

3.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并且随着颅内血肿的造成的占位效应,会给患者的脑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3]。因此当患者出现脑出血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清楚颅内血肿,降低颅内高压。传统的开颅手术易损伤血肿周围组织,术后感染几率也很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使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可以对脑出血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引流,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并促进血肿吸收和提高血氧含量,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并且该方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出血量也较低,可以更好的抑制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本次研究显示,使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的实验组与施行内科保守治疗的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并且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也比较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也较短。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和hs-CRP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综上所述,采取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并且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郭东才, 孙来广, 邢振义. 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 中国医刊, 2017, 52(3):90-93.

[2]朱世佳, 孙成晖, 吴世强,等.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26(9):179-180.

[3]张春胜. 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4):1783-1784.

[4]黄蔚文.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v.18(03):38-40.

作者简介:颜丙超, 男,1983.01, 山东临沂 ,研究生, 主治医师 , 神经外科, 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及功能神经外科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州市中山北路19号 ,221000 18795425889,ybc19841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