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周瑛

武汉市第三医院胸普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对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时间要求是2017年5月-2019年5月,依照双色球法分组,均为10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评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的不同。结果:试验组自我保护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认知等自护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方面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后对提升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性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

乳腺癌是常见的临床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近年来的趋势是逐年升高的,且年轻乳腺癌患者并不比中老年患者少。由于多数患者发现病情时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只能给予放疗或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而言,疾病本身、治疗方式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因此,为确保临床疗效和预后,需要积极开展系统、优质的护理干预[1]。作为新兴的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制定和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指干预,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本文选择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现对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可以满足《妇科学》中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时间要求是2017年5月-2019年5月,依照双色球法分组,均为100例。对照组的年龄取值为36-64岁,平均值(46.8±4.2)岁;病程限定在1-4年内,平均值(2.6±0.4)年;试验组的年龄取值为37-65岁,平均值(47.2±4.3)岁;病程限定在1-5年内,平均值(2.8±0.5)年。经过组间的比较,发现一般资料不显著,P>0.05,视为有对比意义。

    1. 方法

对照组乳腺癌病人接受常规护理,以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依据,合理进行镇痛;监测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用药;开展疾病知识、心理方面的基础性宣教。试验组乳腺癌病人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具体的内容:(1)成立临床路径专门的护理小组:组长人选为护士长,组员为其他护士;组内成员上岗前需要接受临床路径知识的相关学习培训,并对每名护士需要负责的工作进行详细划分;(2)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制定: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医院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涵盖心理、运动、饮食、健康宣教、病情监测以及检查化验、出院指导等内容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制定;(3)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实施:①入院当天,责任护士需要主动且热情的对患者进行接待,将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各项规章制度等进行介绍和讲解,全面评估患者后协助其进行相应的临床检查,并对开展化疗治疗的相关知识、必要性、重要性进行耐心介绍;②放化疗前1d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宽慰,改善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指导其进行床上排便的训练,严格遵医嘱做好放化疗的各项准备工作;③放化疗当天需要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严密监测各生命体征变化,再次对放化疗操作、重要作用、注意要点等进行介绍。

    1. 观察指标

以自制自护评分量表为判定患者自护能力的工具,将自我保护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认知作为主要内容,评分越高表示的是患者自护能力越强[2];以自护满意度评分量表为判定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工具,总分为100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呈正比的关系[3]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上采用的是SPSS22.0软件,各评分的表示上使用的是(5f167405c451c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组间给予对比时行t检验,P<0.05的情况下能够显示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保护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认知等自护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作比较,试验组均要较对照组高,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 1 对比两组自护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不同

组别

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保护责任感

健康知识认知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n=100)

20.30±1.33

12.37±2.13

42.46±1.65

80.35±2.53

试验组(n=100)

29.43±5.67

19.25±3.44

52.65±6.38

96.82±3.84

t值

15.6767

17.0042

15.4630

35.8157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乳腺癌主要在乳腺上皮组织上发生,目前还未明确病因,症状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肿块、乳晕、乳头异常、腋窝淋巴结肿等,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于接受手术、放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其对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高的要求[4]。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大力倡导和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给予患者科学、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协助患者积极开展临床治疗工作,切实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促进病情康复,减轻经济压力,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5]

本研究中的试验组,其自护能力中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认知、自我保护责任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要比对照组高,且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由此证明,乳腺癌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后对提升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性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李选治,陈丽芬,颜雅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首次化疗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2):102-104.

[2] 马峥.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7):1336-1337.

[3] 胡美笑,李燕妮,张翠华.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乳腺癌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2):1435-1437.

[4] 王芳芳,谢志洁.临床护理路径在提升乳腺癌患者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2):30-31.

[5] 郭莉茗.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4):319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