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思维种子 ,灌智慧之花——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8
/ 2

撒思维种子 ,灌智慧之花——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吴运坤

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小学 福建 连城 366200

摘要:科学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综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能力。科学是小学阶段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与主要阵地,在科学课的教学之中全方位的渗透入科学思维能力培育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模式与理性的认知态度,使得学生终身受益。本文从寓教于乐、问题导向、合作探究、联系生活、课外延伸五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培育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思维;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在校内系统的接受科学知识,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的学习也为学生初高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要在科学教学之中实现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育,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来看待世界,以科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1. 核心素养视野下科学思维能力培育的内涵分析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育首先需要学生能够从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乐趣,教师应当在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理与科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将科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与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相结合,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基本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培育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在科学教学之中应当从高效的完成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做起,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学生更高阶的思维与认知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态度”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正确认知能力与态度的建构,需要长时间、全方位的在科学教学之中渗透,教师应当不断的引导学生使用唯物的观点来看待身边的经验现象,以辩证和批判的思维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严格的证明”。核心素养视野下科学思维能力培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两面性,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结合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等正确的生活观念。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科学教学之中思维能力培育的策略分析

(一)寓教于乐,灵活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认识能力有限,教师如果一味地使用各种专业术语堆砌式的进行教学,很难使得学生真正地走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自然也很难实现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之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各种小学阶段学生难以理解的科学概念与科学定律用学生们可以听懂、愿意去听的方式来进行呈现,以实现科学趣味与科学严谨之间的结合。

例如在开展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一课的学习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理解杠杆的平衡原理,笔者在教学时,会将杠杆的原理总结成儿歌,来辅助学生的理解:“小杠杆,要平衡,两边有轻重。一样重就一样远,两边总相同。重的近,轻的远,乘积要相等。”通过朗朗上口,轻快简洁的儿歌的引入,学生们对于抽象的科学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很好地提升了科学课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导向,任务驱动

学会发现问题,学会以理性的方式来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最重要体现。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精心的编排问题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究问题,以问题为“抓手”,串联起科学的课堂教学。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时,笔者会在课上实际演示小苏打与白醋的混合实验,通过一个完整的“问题串”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P1:大家首先观察描述一下小苏打与白醋的物理特点?”“P2:猜测一下将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P3:两者混合之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P4:将燃烧的小木条深入到玻璃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P5:留在玻璃杯中的液体还是小苏打和白醋吗?”“生活之中,我们还在那些地方用得到二氧化碳吗?”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学生不停地在翻阅课本,不停地在观察试验现象,不停地在进行自主的独立的思考。通过一个个“进阶性”问题的引领,原本深奥的知识,被转化成了一个个分散的问题,降低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难度,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 合作探究,交流探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安排小组合作,学生们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科学问题,相互探讨科学现象,可以实现科学思维能力共同的进步提升,是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笔者的班级,每一节科学课都一定会安排一些学生们自主交流与探讨的时间。在学习《动物的一生》时,我会安排学生们在小组内彼此分享自己曾经养过哪些动物,在这个过程之中自己有什么样的心得与体会。在学习《营养要均衡》时,我会安排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谈一谈自己爱吃的不爱吃的事物,结合课本的内容共同的分析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

  1.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教育即生活”理念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理论。小学教师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与生活经验之间搭建起桥梁,可以有效的激活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机械》一单元时,我会安排学生把自己家中长辈常使用的各种工具带到课堂上来,与他们的小伙伴一起,探讨这些工具使用的方法以及设计的意义,对于各种类型的工具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我则会选取有代表性的工具,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的展示与讲解。在以往的教学之中,女同学对于工具的学习与使用热情远远不如男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我会手把手的向女同学们演示使用工具优化操作的过程,细致的讲解每一种工具的设计原理。

  1. 课后延伸,培育责任

科学思维品质的养成仅仅依靠科学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尝试在教学的时候,将课上的学习内容与学生课后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广阔的实际生活情境之中,完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塑造。

例如在学习完六年级下册《垃圾的处理》之后,我会安排学生回到家中,向自己的父母询问最新的垃圾分类的规则,自主运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去了解垃圾分类规则背后的原理,之后与周围的同学结成课后实践小组,制作出精美的宣传海报,去到周围的社区之中调查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进行义务的垃圾分类宣传。在课后的实践过程之中,小朋友们深入的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实际的帮助了周围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开展,相信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之中,也会自觉地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

结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科学思维的培育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只有在教学之中全方位、系统化的长时间渗透核心素养的要求,才能真正地辅助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婉云.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科技风,2020(15):29-30.

[2]余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99.

[3]刘开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12):64-65.

[4]耿晨曦.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5]孙晓辉.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