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用于诊断肾性贫血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血常规检验用于诊断肾性贫血的效果

张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验在肾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7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CB)、红细胞比积(HTC)、红细胞平均比容(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能够为肾性贫血的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参考,极高肾性贫血鉴别的准确性,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血常规检验在肾性贫血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肾性贫血;诊断

肾性贫血是一种特殊的贫血,该疾病是因肾脏出现病变导致EPO分泌不足引起,EPO主要作用就是促进红细胞的成长,EPO分泌不足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需强调的是患者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易误诊、漏诊。随着肾功能的减退疾病发展至中晚期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提高诊断质量有利于在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本文通过观察血常规检验的检验结果,分析其在肾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7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3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1.16±4.79岁。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39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9.17±3.1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两组进行血常规检验,取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握紧拳头暴露静脉,穿破静脉壁取血。血常规检验前患者需保持空腹,向静脉血中添加抗凝剂,充分混匀。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血常规检验指标,记录两组RBC、HCB、HTC、MCV、MCH指标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5f0e6577c2000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观察组RBC(3.21±0.62)1012/L,对照组RBC(4.59±0.43)1012/L,t=17.060,P=0.001。观察组HCB(113.61±6.49)g/L,对照组HCB(137.26±16.57)g/L,t=12.396,P=0.001。观察组HTC(0.31±0.11),对照组HTC(0.43±0.24),t=4.240,P=0.001。观察组MCV(84.46±16.19)fl,对照组MCV(90.16±12.64)fl,t=2.588,P=0.011。观察组MCH(25.16±5.79)pg,对照组MCH(31.26±1.69)pg,t=9.433,P=0.001。观察组RBC、HCB、HTC、MCV、MCH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贫血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在诊断中通常检测Hb水平。肾性贫血是肾脏疾病的并发症,该疾病在肾脏病变患者中较为常见。在肾性贫血诊断中通常以红细胞指数为重要指标,在早期提高肾性贫血的检出有利于及时治疗,提升生存质量。肾性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这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小管旁间质细胞分泌,患者肾功能受损,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异常,促进红细胞的成长功能下降。

除此之外肾功能衰竭病人体内毒素物质过多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且多数肾性贫血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红细胞生成产生抑制作用,又由于铁元素及叶酸的缺乏,进一步影响红细胞的生成。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通常在20到30g/L,而肾功能受损后红细胞生成素分泌量下降,肾功能衰竭程度不同,对骨髓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患者骨髓生成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红细胞生成下降,诱发肾性贫血。肾功能衰竭还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牙龈、胃肠道出血,加重贫血。因此肾性贫血与普通贫血的实质不同,需明确基本原因才能根据实际病情进行治疗。若病人存在贫血症状,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指数能够表达肾性贫血病情,分析各项指标确定贫血类型。须注意的是肾性贫血的治疗以注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补铁,改善钙磷代谢为主,在治疗过程中需不断检测血常规指标观察治疗效果。通常血红蛋白≥110g/L时达到治疗标准。血常规检验不但在肾性贫血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优势。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RBC、HCB、HTC、MCV、MCH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血常规检验在本次研究取得显著效果。

总而言之,血常规检验能够为肾性贫血的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参考,极高肾性贫血鉴别的准确性,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血常规检验在肾性贫血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绍蓉. 分析血常规检验用于诊断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J]. 心理医生, 2019, 025(003):16-17.

[2]邱晓丹, 陈淮林, 郑艳斌. 肾性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查红系指数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J].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8, 029(002):55-57.

[3]李小琼, 石容. 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特点分析[J]. 医药前沿, 2018, 8(3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