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基于 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探索

李娜

天津市森岛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8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技术的提高,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整体发展呈繁盛兴荣之景,这也使得各项建筑工程的行业执行标准不断抬高。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内的核心构成项,需要各建筑部门协调共促、合作完成。此外,BIM技术的应用,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关键词:BIM;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

引言

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提供人们更好的生活质量,需要加强投资建设。投资的不断扩大,使得在施工期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施工前期,做好造价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当前在我国工程造价角度来说,加强造价管理控制,造价的成本控制能够在每个施工环节内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中,工程项目的所有费用支出都会影响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工作的全面贯彻,从而帮助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BIM技术是一种可视性的建筑模型,通过合理技术运用能够加强造价管理者在施工期间的造价信息采集,并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成本优化,合理的进行资金分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1全过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将造价控制在预期的计划内而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所进行的对造价的控制、确定以及管理等工作。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是造价的控制,造价控制的核心是动态控制。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具有分离性、滞后性和区域的不平衡性。不仅如此,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还存在着部分混乱不堪的行为:建设单位擅自违规立项、报建报批以及招标,肆意肢解工程分包,强行要求施工单位不断垫资、拖欠工程款;施工单位串标、围标,恶意竞争以获取标的,更有甚者不惜牺牲工程质量而偷工减料,以此降低工程成本;政府相关行政部门、代理和中介机构有失公允,部分地区随意设定收费标准导致建筑市场鱼龙混杂,继而引发腐败行为。这些多方的失信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工程造价成本。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社会变革中日新月异,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从投资决策阶段至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立的侧重点,然而又非完全分割的。将各阶段建立成一条全过程的动态衔接链,跨越整个寿命期对工程造价进行贯穿式的管理,才能实现造价管理控制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投资控制总目标。

2 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探索

2.1决策环节

项目决策作为支撑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的核心内容,决策准备过程是否充分,对整体建筑工程的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倘若决策失误,整体工程建设将会受到极大影响,项目成本也会翻倍提升,这对于造价管理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以根据各项检测数据自动模拟出最合理的决策方案,从而协助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运行,BIM模拟系统能够根据各项目规划及财务报表做出深层机构与剖析,利用多类型估算方法进行模拟演算,测算出最符合方案规划的数据参数,以便为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最具科学性、参考性的意见。

2.2招标阶段造价管理

此阶段是建设方通过招标过程选拔施工方的过程,传统模式下招标方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方根据工程项目的各种费用预算,对招标工程的清单进行二次核算,计算工程量和利润、风险,确定工程承包总价。此阶段运用BIM技术为招投标双方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建设方可用BIM数据模型调取信息,编制招标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方可根据模型信息核算工程量,自动编制工程量清单,避免因信息错漏带来经济损失。BIM信息共享平台使各参与方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可让招投标过程受到更严格的管控,减少腐败和徇私舞弊乱象发生,使招投标过程更加规范严谨。

2.3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为发承包方依据的合同约定进行工程进度款结算,在进行工程进度款结算时,往往需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变更签证等各项资料,然而各项信息数据资料涉及不同的部门,导致进度款数据信息收集和审核工作程序繁琐。并且市政项目周期较长、建设规模大,加之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造价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数据获取的实效性不佳,容易造成造价偏差,影响施工进度。通过BIM技术的应用,科学控制施工造价,如果存在工程变更或价格调整,BIM技术可以通过软件及时记录和审核,通过共享平台加强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矛盾纠纷。利用信息化数据平台高效反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三维模型的可视化优势实时监测施工动态,减少数据失真现象,便于施工前后期数据对比,通过在BIM模型中添加进度款支付系统,进一步明确支付任务,精确反应款项信息,降低索赔事件发生的概率。利用BIM技术的5D模型可以进一步分析投资偏差,确保最终实现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可通过5D模型调取施工进度、成本、施工物料等各项信息数据,提高造价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缩短工期、控制成本,保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目标,如图1。

5f0d0fbeb2173_html_2776ab020dac6ccd.png

图1BIM5D模型的应用

2.4方法层面的革新

未来的建筑物将不再是简单的“建筑”和“结构”的加法,而是需要建筑元素多元化、建筑结构预制化、建筑功能人性化的现代科学理念,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水道、暖通、电气、节能、通讯、效果图等多工种技术的协调统一作为技术支撑。不仅如此,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新概念,环保设计的新鲜血液将逐渐渗入传统的建筑行业中,那么由此一来建筑师还需搭建“绿色建筑计算模型”,开始节材、节水、节地、节能以及有害气体排放量绿色建筑计算。BIM技术的深入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转入“量体裁衣”的新型模式转变。从项目的决策和招投标阶段开始,业主在确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同时,可利用BIM模型统筹地掌握工程项目整体,结构设计师还能利用BIM模型进行结构计算,万一计算后需进行调整,还能把调整的信息再更新到BIM模型中去。不仅如此,在机电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工程造价都可利用BIM模型解决本专业工作任务。设计和工程量统计工作由繁琐复杂变为清晰简便,各参建方可获取任何时间段内的工程量及造价成本。精细化造价管理的任务在不同阶段可量化实现,避免出现“三超”现象,实现业主和承包商双赢的结果。

2.5竣工阶段

在传统的项目验收过程中,由于企业验收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纸以及算量进行实际现场的勘察,采集有效的数据进行计算后才能决策工程验收是否合格。对于传统的竣工验收方式较为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人工进行数据采集非常容易出现误差,影响验收工作的有效开展。施工期间验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验收效率,BIM技术对施工的结果可以完整地将其表达,充分反映出每个细节的质量情况。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设备进行比对,省去了复杂的人工计算,节省了企业成本,促进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同时BIM技术的使用,对于模型构造、结构工程量、材料价格生产厂家等可以随时进行更新。在建设方与承包商使用BIM模型建立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BIM数据库中的有效信息,在竣工时为企业提供更加快捷准确的验收结果。

结束语

BIM技术在实际进行工程建筑的造价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施工全过程和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确保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形成价格管理和阶段管理中的有效联系。

参考文献

[1]李松涛.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应用点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7(26).

[2]魏志红.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1):243.

[3]雷宇田,郑婷月,庞宇.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J].财讯,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