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政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政策研究

倪春梅

国网大同供电公司 山西大同 03703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离开了终身依赖的企业已成为社会普遍观象。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加快,高龄老人、体弱多病老人和“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松动,一种以社区、机构养老的格局正在形成,为今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应抓紧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企业退休人员与原单位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实行社区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政策

引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改革大潮以来,国有企业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逐步融入国民经济,在企业法人治理、产权结构、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取得进展。相对来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较为落后。社会化管理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采取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服务。虽然,近年来社会上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呼声逐渐增高,但是实践案例依然较少,缺少经验总结以及能够推广的良好做法。从实践来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可以推进、应该推进、如何推进,是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不断思考的问题。

1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完善管理服务功能。地方党委和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街道和社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赋予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相应的职权及资源手段,按照职责任务配备工作力量,加强经费保障,为退休人员提供活动学习场所和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提高街道和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多渠道、多方式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做好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有效衔接。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各类社会保障待遇要按时足额支付。已参加基本医疗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按规定继续享受相应待遇,基本医疗保险未纳入地方管理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相关企业和地方协商做好其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原享受的补充医疗保险、医疗互助帮困等相关待遇仍按原渠道解决,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2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政策研究

2.1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库

相关企业应该及时建立和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库,并统一规范退管服务机构退休人员的档案资料,然后通过相关数据的加工、采集和处理,最终形成多种共享的信息。其中,要确保信息库内容涉及到退休人员的姓名、社会保障号码、职业及工种、参加工作时间、离退休类别、养老金存折账号以及退休居住地及通讯地址等详细内容。同时,待遇信息要明确包括缴费年限、历年缴费工资、截至缴费年月、个人账户储存额以及欠缴养老保险费时间等,甚至还需要退休人员本人的近期照片、指纹捺印等能识别其身份的基本信息。只有这样,建立起一个统一、完整和规范的养老保险信息数据库,才能有效地实现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从而为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2.2妥善安置职工

对国有企业从事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职工,街道和社区予以优先聘用,企业和地方政府协商采取灵活方式,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仍留在国有企业的职工,通过企业内部转岗、交流任职等多种途径妥善安置,依法变更劳动合同。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实行内部退养、解除劳动合同的,按有关规定执行。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紧、头绪多、牵涉面广的全局性任务。但无论如何,核心问题是将退休人员从原有企业平稳移交给属地的街道、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所以,各当事企业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社会化管理移交中人财物诸多方面政策措施,做好政策宣传,争取广大退休人员对移交街道社区管理的支持和理解。

2.3加强管理,制定政策法规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落脚点是社区,社区将成为全面实现针对退休人员经济、生活、精神慰藉需求的社会最基本保障单位。但目前针对社区工作的公共政策出台的不多,相关办法出台的不多,整体管理经验不多。老龄化社会到来的现实,又要求国家主管部门尽早出台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尤其要充分研究当前社区现实,充分掌握我国社区发展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解析社区管理概念下可能的一切服务模式和途径,真正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保证以社区为中心的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老人服务保障体系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2.4推进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接收

调查发现,企业、社区和退休人员关于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接收存在三方面问题,党组织关系需要本人亲自提交,一些退休人员年事已高无法本人前往;党费缴纳基数不明确,在企业缴的少,在社区缴的多情况存在较多;党员组织关系根据属地原则,转移到社区后原先的企业内部党支部被打散,不利于原先熟悉的老同志一起活动。研究建议,对于年事已高无法自行前往办理转移手续的退休人员,可通过视频通话、委托书等方式由其子女等委托人代为办理;由国有企业管理的退休党员,应当在核定党费缴纳基数、交清转移前应缴党费并完善党员档案后,将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所在街道党组织;企业可通过党建共建、活动联办等方式,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对接联系。

2.5落实好社会化管理服务条件

要确保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正常运行,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机构编制问题,二是工作经费问题。为此,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落实好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及社区的机构编制问题,同级编制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财政部门要保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经费需求,经费主要包括正常的工作人员经费、日常的管理服务经费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启动经费。财政比较宽松的地区,可全部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区,可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财政解决一点、企业筹集一点、街道社区补一点等方式,将人员工资、日常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活动经费、启动经费通过向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服务费和由街道社区解决。

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大势所趋,是市场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发展方向。实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有利于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尽早建立起政企分开、权责明晰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机制;有利于国有企业尽早从社会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轻装上阵,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真正的社会保障和改善。相信在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下、在社区的积极创建下,在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定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军.浅谈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J].人力资源管理,2016,(03):152-153.

[2]陈坤.关于加快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5,(03):209.

[3]徐丹丹.国有企业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