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是排查肾脏病的“金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1

尿检是排查肾脏病的“金标准”

郑财能

大邑志昌骨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330

医护人员常说,尿检是排查肾脏病的“金标准”,那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为大家解析。尿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排泄物,通过对排泄物的检测能够发现人体肾脏的一些病理性变化。慢性肾脏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16%,由于肾脏疾病早期不明显,但是却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肾脏疾病的筛查尤为重要。肾脏疾病的医学筛查主要通过尿检和肾功能检查来诊断。这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也是参加体检的个人和单位所需要的医疗帮助。

蛋白尿与血尿都是肾病患者尿液的主要表现。如果检查者的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呈现阳性或者是出现尿潜血的现象,则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到肾脏专科进行就诊,从而确认是不是尿蛋白或者是血尿。当前尿常规检查成为了肾脏并筛查的金标准,这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同意认可,尿检也被称为一种体外无创的肾脏活检。

肾脏病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尿蛋白和血尿的情况。在临床医学中尿常规经常用来评价尿蛋白和血尿的数量与发生率。并且90%以上的肾脏疾病都可以通过尿检来发现,例如家族性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1、尿检的注意事项

尿检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往往会影响尿检结果,那么在尿检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目前,尿常规逐渐被尿沉渣分析仪所取代,称为尿液分析。尿液分析在临床检查中有着快速简单的优点,但是依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与尿液的气味和外观相结合,还可以结合尿沉渣湿化学和显微镜法,从而提供准确的疾病检查结果,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时候,患者需要在早餐前取晨尿进行检查,急诊患者可随时保留。最好用干净、带帽、无污染的一次性尿杯,而不是饮料瓶。里面的糖和杂质会干扰检验结果。尿样应远离阳光,血液、白带、粘液、粪便、烟灰、砂纸等异物不应混入样品中并及时检测。检测必须在样品保存后2小时内完成(如不能及时检测,应进行医学防腐剂的添加),防止标本的细胞被分解或者出现细菌繁殖生长的情况。在尿检过程中,要求蛋白质测定的样本必须保持新鲜,否则会导致PH值发生变化。当尿液的PH>8的时候,会出现假阳性; pH值<3时,易出现假阴性。目前,混合腺液、精液和白带,从而引发假阳性的蛋白检测。尿路感染的患者在进行尿检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菌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的现象。高比重尿、高糖尿、室温低于20℃或反应时间低于正常会使测定结果降低。亚硝酸盐测试样品放置时间过长或受到污染时可能呈假阳性。

2、怎样利用尿检排除肾病

尿检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肾病。现在一般做的是随机排尿,但每次尿液的成分都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说,我们建议患者保留晨尿,即膀胱内有6-8个小时的尿液,此时,成分会相对比较集中。再者,因为肾脏病人,第一个表现是肾脏结构的病理改变,但是,当有排尿异常时,患者肾脏的病理结构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我们说,如果尿检一次正常,不能说明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如果患者有家族史,或以前有过尿检异常,建议保留晨尿进行多次复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定期尿检可使慢性肾炎“原形毕露”。慢性肾炎患者的尿常规、红细胞计数、蛋白尿等指标较多。在尿液分析中,这两个项目偏高,可能被怀疑是慢性肾炎。目前,慢性肾炎的临床检查主要是通过肾穿刺,B超对慢性肾炎的诊断不敏感。虽然B超可以观察到肾脏大小,但肾脏缩小是慢性肾炎的晚期。事实上,不仅慢性肾炎,肾脏疾病也可以通过尿液分析来诊断。掌握肾脏异常的早期变化,尿检是早期治疗肾脏疾病的关键。早期诊断取决于蛋白尿量。如果有少量蛋白尿,可以服用抗蛋白尿药物。如果24小时内排出的尿蛋白少于1g,这些药物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如排出的蛋白过多,需要添加糖皮质激素,严重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具体情况还是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生,以免延误病情。慢性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家族史、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尿路感染、尿路梗阻、免疫疾病、长期用药、饮食不合理、酗酒吸烟、低出生体重、年纪大等等。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不仅依赖于肾功能指标的监测,而且通过尿液更方便、直接、经济。肾脏疾病的早期是尿液异常的开始,是临床诊断肾脏疾病的直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