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度过产褥期,健健康康做母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1

科学度过产褥期,健健康康做母亲

母香春

四川省大竹县中医院 四川省大竹 635100

产褥期是女性分娩后的一段特殊时期,俗称为“坐月子”,但是坐月子通常是指产后的30天,而产褥期则延长至产后的42天以上。很多新手妈妈及家属对于产褥期了解有限,因而在产后恢复过程中易出现错误的家庭护理方法,不利于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为此,有必要针对产褥期进行说明和分析,从而指导新手妈妈更好的度过产褥期,恢复身体健康,改善产后生活质量。

1.什么是产褥期,时间有多长?

产妇经过妊娠和分娩后,身体的生殖系统及其他系统出现了较大变化,需要一段时间复原和调理,从而恢复到未怀孕的状态,该阶段称之为产褥期。产褥期通常是指产后6~8周,42天到56天,该阶段的有效护理可促进产妇尽快恢复,尤其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复原,从而使患者的身体状态有效改善。产褥期产妇身体要完成多项任务,乳房要分泌乳汁,子宫要复原,循环系统要降低血容量,会阴切口或撕裂伤口等伤口需要康复。由此可见,产褥期对于产后康复至关重要,因而必须科学度过产褥期,保证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

2.产褥期的科学护理措施

2.1要做大月子

生活中常说的坐月子,通常是指产后30天,但近年来随着现代人母婴保健意识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坐月子的时间应进行适当的延长,有人提出了做大月子的说法,将月子时间延长到产后42天,产妇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现在科学研究也证实,产后休养42天,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长度,可以保证产妇生殖系统及其他脏器和系统恢复到相对较好的状态,可适应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强度,使产妇获得相对较好的生活质量。为此,新手妈妈应安心坐月子,产后42天充分休息,保证膳食均衡,营养充足,促进机体的更好恢复。

2.2密切监测恶露的变化

产后需排出子宫蜕膜组织,这个过程中,阴道会排出含有血液、坏死的子宫蜕膜组织等成分的恶露,通过监测和录入,可以很好地评估自身的子宫恢复情况。因而,新手妈妈应注意,产后密切观察自己的恶露变化。产后不同阶段,恶露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产后3~7天,恶露颜色鲜红,含有较多的血液,称之为血性恶露,该阶段会排出大量的子宫蜕膜组织,同时可伴有小的血块儿,产妇无需惊慌。产后1~2周,此时,将会出现颜色淡红的浆液恶露,此时恶露中的血液成分较少,但是却含有大量的坏死蜕膜组织,同时开始排出大量的宫颈粘液和阴道排液,分娩后的子宫快速复原。产后2~3周,浆液恶露开始逐渐减少,转变为白色恶露,此时恶露的量将会减少,但质地变得粘稠,颜色较白。恶露的完全排净需要4~6周,若血性恶露迟迟不能排净,或产褥期结束仍存在较多恶露,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尽早发现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残留或感染等情况。此外,正常恶露无异味或臭味,如果出现异常气味,应立即去医院。

2.3做好个人卫生

经过分娩后,产妇身体虚弱,且宫腔内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创面,部分产妇还会伴有会阴侧切/撕裂,剖宫产切口等创伤,加之产后需泌乳哺乳,因而大大增加了各种感染的风险。产妇必须注意好个人卫生,避免增加感染风险。产后要勤洗手,可采用毛巾擦洗等方式清洁身体,保持体表干净,及时更换被汗湿的衣物,保持衣物清洁干燥。每日采用流动的温水清洁会阴处,恶露期间及时更换卫生巾等物品,避免恶露中细菌繁殖,增加感染风险。会阴侧切或撕裂的产妇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会阴护理,小便或大便后及时清洁局部,避免切口沾染污物。剖腹产的产妇,应保护好腹部切口,避免汗水、污渍等污染切口,及时更换已经被污染的敷料,保持切口处清洁干燥,促进切口愈合。分娩后产妇切口、会阴部位出现疼痛、分泌物增多、切口不愈合等情况,应及时来院检查,避免引发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