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考试大纲取消的初中语文教学形势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基于考试大纲取消的初中语文教学形势初探

胡腾泷

瑞安市登峰少年社教育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0

摘要:2019年,教育部提出了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此后简称为考试大纲)的意见。这一意见的提出不仅颠覆了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给教师的“教”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还彻底改变了初中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作为奋战在初中语文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在深刻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取消考试大纲的影响,从而为考试大纲取消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规划、学习策略等提供一系列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初中生;初中语文教学;考试大纲;具体策略

2019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这既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形势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重要策略之一。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及时更新自身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教学方式等,以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展开。

一、取消考试大纲的影响

取消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意见一提出便引起了教育界的热议。那么,教育部的这一举措对教育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此,笔者仅以自身感悟为例谈谈自身的想法。

首先,极大的改善了临场“作弊”的行为。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划重点,要求学生根据重点知识内容、必考知识点、常考知识点等进行极具针对性的临场突击,从而使学生通过短暂性记忆获得较好的成绩。然而,这些成绩并不代表着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实际的知识掌握状况。因此,考试大纲的取消不仅能够避免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行为,还能有效改变“考什么,讲什么”以及“考什么,学什么”等应试思维模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性提升。在涉及考纲取消的“民意小调查”中,笔者发现,这对学习成绩优异、极差的学生而言影响都不甚明显,反而是那些中等偏下、常常以“技巧”取胜的学生反映尤为激烈。

其次,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没有具体考试大纲的指导,每一个小知识点也可能成为考点,每一个微小的内容也可以延伸出相关联的知识。在此形势下,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出成效等是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想要不被时代发展潮流所淘汰,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积极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完善自身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以期能够借助灵活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思维的培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使他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取消考试大纲后,很多语文教师纷纷反映备课成为了一件颇有压力的事情。就学生方面而言,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过关技巧”的失效以及日常学习经验积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在失去了“技巧”和“捷径”之后,学生不得不依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完成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

二、考试大纲取消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规划

在考试大纲取消后,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以下方面,即备课难、授课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在备课中注重思想、行为教育。

在不了解考试要求的形势下,如何将全部课程内容糅合到仅仅四十五分钟的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成为了备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在学习曹操《观沧海》时,按照以往备课思路,我们只需要准备一些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的字词释义、特殊文言句式、写作手法以及主题思想感悟等即可。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备课时抓住理解、识记等内容是决计不会有任何问题的。然而,在考试大纲取消,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考点的基础上,我们如何才能在备课中做到万无一失、无一遗漏呢?在笔者看来,想要更好地摆脱这一困境,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备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还要在备课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想象力的训练与提升。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便经常借助一系列的设问、提问以及追问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文章分析中逐渐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行为习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得优异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此一来,即便教师在授课中有些知识讲解不到位、不深入,他们也能通过自身努力找到真正的答案,从而使眼前的困境迎刃而解。

其次,在授课中重视思维、技能的培育。

由于待考信息容量的陡然增大,相当一部分教师会在语文教学中感到茫然无措。在与同行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因担心自己的讲解不到位、不深刻而使学生在考试中遭遇“滑铁卢”,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事无巨细地一一阐述到来,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冗长、无趣等现象。为了改变授课问题,教师不妨将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等放到其次,将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学习技能的提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引入到初中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将课程知识思维导图或者是影像资料等将课文内容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到学生眼前。借助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我们不仅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提升知识解析的技能,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分析、判断等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从而在此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三、考试大纲取消下的初中语文学习策略

在考试大纲取消的形势下,学生想要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优异成绩,就必须端正其学习态度,放弃侥幸心理,踏踏实实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与此同时,鉴于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文学性较强的学科,初中生一定要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做到多读、勤读,不断拓展其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等。通过多读、勤读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为课程内容的分析、解读提供大量的经验、素材等,还能凭着这种积累和阅历对文章内容进行更加客观、精确的分析和判断,进而更加深刻地领悟作者寄寓于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在此期间,我们亦要鼓励学生多写、多思。通过将阅读“输入”的知识进行文字性“输出”,他们不仅能够将感性的思索转换为理性的思考,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领悟,还能在这种转换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从而在抽丝剥茧的科学分析中熟练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熟练掌握文章分析、判断以及剖析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即便失去了考试大纲的指导也能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不负家长、教师的叮嘱与厚望。

总而言之,《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不仅展现了教育部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决心,也预示了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奋战在初中语文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和科学的指导,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大放异彩,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愧于学校和家长的重托与厚望,无愧于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储明,杨杰,杨若冰,陈彦萍,董大奎.初中语文达标教学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1991(02)

[2]毛燕.隐性观察:初中语文情意课堂的内生长[J].语文教学通讯.2019(35)

[3]余亚带.正确对待辩课,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亚太教育.2019(11)

[4]卢彪.初中语文课堂精准教学的实施分析[J].学周刊.2020(02)

[5]李金力.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J].学周刊.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