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对患者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1
/ 2

运动康复对患者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文英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医院 浙江 宁波 315121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的发病率随着人年龄的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将会逐年提升。当下在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还是会用支气管扩张以及氧疗等方式,但是最终的治疗效果却无法满意患者的基本需求,所以寻找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就成为该疾病治疗过程当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稳定期患者实施心肺康复训练之后给其肺功能带来的作用,并且获得了一定成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心肺康复运动训练;稳定期;肺功能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的发病率随着人年龄的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将会逐年提升。当下在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还是会用支气管扩张以及氧疗等方式,但是最终的治疗效果却无法满意患者的基本需求,所以寻找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就成为该疾病治疗过程当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心肺康复训练之后给其肺功能带来的作用,并且获得了一定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32位稳定期患者,依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16人。观察组男10位,女6位,年龄55~78岁,平均(63.7±6.8)岁。常规组男11位,女5位,年龄53~70岁,平均(62.9±6.9)岁。不包含有COPD畸形发作期的患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方案。实验组给予个案化运动康复疗法,具体方案为:①根据患者的一般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效果等进行评估。医务人员依据患者以上基本信息实施个案化运动康复锻炼,制定相关计划,如运动方法、时间、效果评估等。最后再实施具体运动康复方案并告知患者方案实施意义和注意事项;②对于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案主要有:①步行:可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因为其实施比较方便且容易接受。患者在进行步行锻炼时可遵循由慢到快、短时间到长时间、短距离到长距离原则进行。如对于刚开始进行锻炼患者,可先安排其在床边进行步行,或者手扶床边进行,如有任何不适可暂停活动。床边步行很好完成之后可制定步行计划,如指定每日完成的步行距离,应在多长时间完成等。对于步行路面选择,可首先选择比较平坦路面,患者可轻松完成之后再行爬坡时步行锻炼;②慢跑:对患者的体力、耐力、毅力等要求均有所提升。患者在选择慢跑时应注意观察自己疾病情况,有无不适症状,且对于慢跑而言,自己能否长时间坚持等;③游泳:游泳是一项消耗体力的中等强度运动,其可很好的锻炼人的心肺功能,但是游泳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首先应告知游泳好处及对患者选择标准,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④骑自行车:骑自行车由于其可以很好地利用腿部力量,在蹬自行车时候会将我们血管末梢血液送至心脏,且对微血管也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但由于骑自行车对腿部力量要求较高,事项应询问患者下肢情况,有无疾病、有无不适。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从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方面进行评估,具体评估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如:患者的耗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峰氧脉搏(O-2pulsepeak)、静脉血氧含量(CVO-2)、潮气量(VT)[2]。治疗后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有效率。最后将所得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最后比较数据间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试验之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都其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12周的训练之后观察组与常规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得到了改善(P<0.05),并且明显优于常规组,其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训练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对比(x±s)

5efbe061321f4_html_6f6212b36128bf.png

3、讨论

传统的心脏运动康复模式存在病人依从性低、安全性保障不足、个性化程度低、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等缺点。同时相对于手术和药物等治疗手段,病人对运动康复的关注程度较低,对运动康复知识的掌握更是不足。本研究使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实现对病人心肺功能客观、准确的评估,指导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运动处方进行调整。运动处方的制定基于循证中获得的最佳证据以及对病人的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估,使得康复方案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采用METs、无氧阈值、VO2max-VO2max/kg-VO2max/HR等客观评价指标,避免了医务人员及病人主观判断的不准确性。在病人围术期及出院后进行全程干预,尤其强调在病人术前即进行运动康复,强化康复效果。针对出院病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在干预6个月后,康复组无氧阈值、VO2max、最大运动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但是该研究没有在病人术前进行干预,仅在病人出院后才进行运动锻炼。也仅针对出院病人进行运动康复。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给予院内及院外运动康复训练,6个月后病人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也较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提升更加明显。但是该研究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仅有病人的心功能,没有结合病人的摄氧量、代谢当量等重要指标。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提升了病人对心脏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帮助病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但是该研究涉及的观察指标仅包含健康行为和血压、血糖、血脂等,没有与心肺运动功能评价相关的指标。心脏运动康复训练需要标准化的管理以保证康复质量。本研究使用心脏康复管理系统以客观、量化的指标代替医务人员主观判定,根据每位病人的各项指标、运动进程、训练量,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从心肺指标、运动强度、能量消耗、自感疲劳度等各个方面,全面判定运动训练情况;同时利用大数据的预测性优势,为医务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保证病人运动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病人而言,心脏康复的智能化、可视化、个性化能够将病人从被动训练转为主动训练,提高训练依从性,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病人居家期间可以通过微信群向医务人员进行咨询,保证病人居家康复期间也能获得专业的康复支持,促进医护患良好沟通的建立。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METs、VO2max、VO2max/kg、VO2max/HR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研究结果类似。提示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有助于改善病人对氧气的摄取能力。试验组无氧阈值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更加显著,说明该运动方案降低了病人运动过程中乳酸的产生,避免了由乳酸堆积造成的肌肉酸痛、劳累、乳酸酸中毒的情况,提高病人的运动耐力。对比干预后6个月病人6min步行试验结果,试验组病人可行走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也证明了该运动方案对提升病人运动耐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后续治疗患者,给予实施康复运动可有效促进其心肺功能恢复,临床实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景香.针对性心理干预应用于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98.

[2]王恒,庄卫生.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6):12-13.

[3]郭玉敏,田秀清,孙晶晶.呼吸康复锻炼对老年COPD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8,30(02):46-49.

[4]马海燕.心肺康复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94+100.

[5]戢艳琼,章春艳.有氧康复运动训练强度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04):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