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计中的造物智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浅析设计中的造物智慧

吴帆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300

摘要:造物设计是一个围绕造物行为、造物美学、造物理念、物品系统、创造方法、造物价值等综合发展的体系,在这个综合系统中,作为主体的人被概括为智者和巧者两类,智者创作物,巧者叙述这一种造物主体分类原则也决定了造物设计思想同时并存着智慧和天巧两个维度,对于这两个维度辩证性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古代造物设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含了对于造物心理、环境心理、价值心理和方法心理的综合把握。

关键词:造物 设计制作 造物传统

造物传统有万年的历史渊源,在新石器时期早期开始就发展出基本的造物体系以及逐渐形成对于造物原理的总结和认识。在以适应生产生活的稳定性为前提的漫长的工具改进、造物规律的总结过程中,开始形成和发展出与中国传统哲学观、自然观、思维方式等一致的造物文化心理。前人对于造物行为、器物的认识和理解既在基础层面表明了中国传统生产生活的应用性对于物的一种把握,又在文化心理和价值判断的层面建立对于器物的一般性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决定了中国造物传统所展现出来的体系,在文化思想层面上构建了格物致知文化心理结构,强调在造物的结束阶段要实现超越物品和技术进而进入到修身养性的道德境界。

在造物基础认识层面强调观物取辨的认识观,通过事物动态关系理解和认识器物的基础。在造物设计技巧层面,推崇虽由人做,宛如天工的技术境界,所谓天宫意匠是中国古代造物在涉及技术的价值判断方面的最高境界。在在造物美学层面看,面向民间的传统着重实用的技术美学,并在民间生活中表现为以生活的精神代替器物的美学趣味。在民间之外出水芙蓉与雕缋满眼两种美学特征都在造物美学系统有着明显表达。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工匠传统构成了中国造物传统的主体,这种在中国文化系统的形而下层面发展的工匠行为不仅构建了中国造物观的认识本质,而且由于大多数技术的发展、器物的创造都源自工匠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具有更多的文化性的表现和源自工匠对于世界、人生朴素的认识。

造物总结的经验形态,一方面指的是造物知识的存在形态是一种经验方式呈现的,技术是工艺火制造方面的技能,由工匠个别的传授给他们的子女和徒弟。这些工匠大多数没有阅读科学家书籍的能力,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在实用和审美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指造物知识的传承方式多以经验的形态进行。在造物层面经验性的传统总是容易和传说发生关系,这种基于工匠自身认识和判断的知识总结不可避免的会融入在造物行为中出现的各种有趣的、令人惊奇的事件,各种行话、口诀等欠缺知识的客观性、公共性和普遍性在文化心理的结构中也容易发展成一种工艺传说。

造物心理

在经验性中最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泥坑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只能在个人的经验和智巧的范围内提高技术,但是种种具有强烈经验性的造物传统确实在中国传统造物的文化心理表达方面形成了对于造物行为、造物品格、技术认识等独特的认识和把握体现了传统的自然观、思维方式和美学特征。

从知者创物开始设计传统这一开始就在展开一个社会结构中进行,它把设计造物自然而平和的融入到中国文明发展的语境中,并在这个大的语境结构下对于设计造物不同呈现形式进行分别认识和评定。这展现对于是认识的文化心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对于人群自然天道关注的深入而发展。设计总是智慧的创造性活动相关,而依照样式进行大量制作的工匠则相对低下。智者类似于设计师而巧者则是具体执行设计任务的人,按照智者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制作行为。这也反映出造物传统中进行设计管理的一般前提,进行创物的智者类似于现代设计管理科学中的设计管理者角色和身份,而巧者则相当于设计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以智者为核心巧者执行的团队集体行为,尤其是在营建大型器物制作等过程中具体的各个不同行业又在这个前提下形成不同管理方式。

传统造物观中技术巧妙是造成美的器物的重要因素——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美巧的真正统一需要创造出自然全美的境界,去雕饰既雕琢也不留痕迹的自然境界,另一方面创造出绚烂又归于平淡的朴素之美。传统对于美巧的思辨和认识早已从视觉感受的层面进入自然观、哲学观的层面,这和中国传统社会所展开的生产、生活内容、思维方式、天道人生等密切相关,因此,传统造物中美的一种大美的品格,一种超越审美情境的文化品格、伦理道德品格。

发现是创造的基础,正是通过发现的手段,人们从自然界、人工界开启了智慧创造的前提,现代设计史上许多经典性创造都来自于发现的结果。在传统文化心理结构所展现的心理空间中,首先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神思与追远的发现心理和机制。这源自传统自然观、哲学观和文明形态所产生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结构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智慧的表达和展现。传统文化心理结构所展现的发展心理空间中,首先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神思与追远的发现心理和机制。这种源自中国传统自然观、哲学观和文明形态所产生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结构,这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智慧的表达和展现。首先,这强调一种开阔性的发现格局。在人类的发展初级阶段,发现的能力和深度甚至直接意味着生命的延续问题,古人很早就开始在动态事物关系建立一种开阔的发现视野,这是一种总结于农耕文明中的独特智慧。这种发现基础不是通过理性的、科学的方式,而是基于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格局以及动态的事件关系去把握。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在于事物内部两种阴阳相对立的因素互相作用,它们不但对了而且统一:一阳一阴为之道。这种思辨的想法下传统造物中的发现心理特别强调如何在不破坏道德结构原则下,发现发展事物之间的作用和价值。通过人自身的修养对于事物更深的价值发现和表达,把自我融入到古人强调的天人合一的道德修养境界中。神思与追远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传统人生修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它要求人把自我放在一个更大的关系中去理解和建立联系,获得一种对于道德关照。在一种人生价值的发现过程中以及在一种宏大的格局中认识自我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总结:

今天设计师有时太沉迷于技巧、工艺、作品本身而忽视一种更加宽阔的与人、社会、资源的关系,导致设计日益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资源问题等。事实上,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门社会学,它既要求从大的社会格局出发认识和发现的设计的价值和表达,又要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具有深入的研究和表现。创造过程可以概括为:眼中有竹到胸中有竹再到手中有竹。眼中有竹是对象直观判断,胸中有竹代表一种格局观,手中有竹的具体的操作过程,能指挥运握维筹,熟练并巧妙运用。广大有精致细微代表了一种对于设计师造物者的人格与情操表达。造物设计思想是一个围绕造物行为、造物美学、造物理念、物品系统、创造方法、造物价值等综合发展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宗白华 《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3页。

[2]沈子承 《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334页。

[3]张岱年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2年版,第26页

[4][德]利普斯 《事物的起源》汪宁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5]宋应星 《天工开物》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版

[6]许平 《视野与边界——艺术设计研究文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吴帆(1995.03.13),女,汉族,籍贯:山东威海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18级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