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的传承与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陕北秧歌的传承与保护

马文宝

榆林市民间艺术研究院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陕北秧歌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在今后的传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体现人们的智慧,不仅要传承陕北秧歌的传统艺术,更要从技术性的角度和艺术性的角度共同推进陕北秧歌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使陕北秧歌能够既保留传统文化的色彩,又富有现代文化的魅力。本文对陕北秧歌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陕北秧歌;传承;保护

陕北秧歌,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它作为我国陕北地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正在慢慢展示出它的独特魅力,陕北秧歌正在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正在慢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 陕北秧歌概述

1.1陕北秧歌的起源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地区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南部、延安中北部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关于陕北秧歌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陕北秧歌起源于南方稻区插秧之歌,劳动者插秧劳动时唱歌跳舞,便产生了“秧歌”。第二,陕北秧歌起源于古代祭祀与祈求丰收的仪式,是上古人类对太阳的图腾崇拜,或称“阳歌”。第三,多数的文化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原始文化起源于巫文化,秧歌应该也不例外,都应该有巫术源头,秧歌起源于傩舞,是用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形式,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陕北秧歌起源于宗教崇拜和傩舞的说法似乎更接近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秧歌”起源于南方插秧劳动的说法从地域差异性上说很难站的住脚,陕北地区鲜有插秧的劳作;另外,陕北秧歌的表演内容、形式、服饰、表演时间等方面都与南方的秧歌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陕北秧歌起源于南方插秧之歌的可能性会小一些。至于陕北秧歌起源于“阳”,来源于人类的太阳神的崇拜,产生了祭日、祭神活动,从陕北秧歌一些表演队形图案、表演唱词、祭祀宗教礼仪上可以看到这种起源说的影子,可以说称“秧歌”为“阳歌”,是有一定道理的。最后的一种说法是在第二种说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讲有其共性基础的,但这类宗教祭祀活动往往和原始崇拜有关,北方民族对太阳神的图腾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陕北秧歌起源于“阳”,还是“傩”,都有一定的道理,“傩”很多时候就是在“阳”的祭祀活动中开展的,所以说两者相互依存,难以分割。但无论是哪种起源都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陕北秧歌是其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域民间艺术。有一句民间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说成“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似乎更贴切一些。文化永远是扎根于民间的,没有文化的推力和作用,民间文化活动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原动力,陕北秧歌也只是一种文化符号而已,真正的特色来源于陕北黄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1.2陕北秧歌的种类

对于陕北秧歌的种类,众多的研究结果趋于— 致。普遍认为,陕北秧歌主要有神会秧歌、老秧歌、新秧歌、健身秧歌几种形式。其中,神会秧歌在组织形式、人物形象设计与表演中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是陕北人民在重要的民俗节日中对神灵祭祀的一种仪式。陕北老秧歌一般可分为“大场秧歌”和“小场秧歌”两种形式。“大场秧歌”主要是在空地、广场上进行的多人参与的集体性秧歌表演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小场秧歌”俗称“踢场子”是大场秧歌表演过程中穿插性内容,也就是大秧歌中的小秧歌。新秧歌是指在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之后,陕北秧歌出现的新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新秧歌运动对陕北秧歌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陕北秧歌在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和流传。健身秧歌是在当下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全民健身活动轰轰烈烈开展,广大群众乐于参与的前提下出现的秧歌形式。

2 陕北秧歌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2.1政府做好相应的规划、引导和适度的资金投入

陕北秧歌的发展与政府的规划和适度资金投入密不可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应其生存与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需制定符合陕北区情的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 其次,需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主要举措为: 积极挖掘、整理和出版相应的书籍; 重点扶持和保护各类秧歌队伍的建设; 举办各种类型的秧歌培训及表演比赛等活动; 为各类学校编写秧歌教材等。

2.2加大秧歌文化宣传力度

对于秧歌文化,我们必须要加以传承发扬,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秧歌文化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而且,这种古老的舞动文化也开始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为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促进陕北秧歌文化的更好发展。对于秧歌文化,首先要加强对其宣传力度。陕北秧歌的起源地是陕北地区,因而其发展的地域范围也大体上分布于陕北周围。仅仅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域范围,是不利于秧歌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对此,我们需要在各类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上加大对陕北秧歌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的快捷传播渠道,使得秧歌文化在当今社会中能够受到更多人民大众的注意,使人民深入了解陕北秧歌的文化内涵、表演形式等具体文化特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民大众来发扬陕北秧歌文化,才能进一步促进秧歌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良好发展。

2.3通过运用地方志等形式完整记述和保护陕北秧歌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陕北秧歌要积极运用地方志等形式记述其发展历程及表现形式。同时政府部门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进行宏观调控,积极发挥各级地方志部门的作用,通过搜集和整理陕北秧歌,把陕北秧歌的表演程式、动作特点、角色扮演、图案队形、音乐唱词和服饰道具等通过地方志的形式完整记载下来,为弘扬和传承陕北秧歌夯实结实的理论基础。

2.4建立陕北秧歌资料库

杨民康先生曾讲“音乐文化是一个不断解构与重构的的过程,这些变异是‘合理的’,并且都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保护应该加以文化变迁的印迹。”这就提示我们对现存秧歌艺人做重点保护,并加大陕北秧歌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不仅要将已有的秧歌文本、录音、影像、传承人的普查资料整理归档,更重要的是要对陕北秧歌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风土人情、民族信仰等相关的活态文化加以考察、收录与整理。深入考证陕北秧歌在不同历史阶段潜在的还不为人知的史料,系统建立起陕北秧歌资料库;注意对秧歌传承人的传承脉系要做准确、清晰地罗列,对秧歌曲目、曲谱在整理的时候要考虑能够准确再现,使人们对陕北秧歌真实的变迁过程有系统、准确的认知,有利于后人更深入解读陕北秧歌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更具现实意义的传承和保护。

2.5扩大传承面,培养后备人才

一方面,对陕北秧歌的保护和传承应该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当中的教育功能,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将陕北秧歌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具体措施是建议教育部门将陕北秧歌作为音乐课的辅助教材纳入中小学教育或综合性大学选修课,从培养他们欣赏陕北秧歌、唱陕北秧歌、扭陕北秧歌、研究陕北秧歌的历史文化背景,逐步拓展学生对陕北秧歌的认识,在文化觉醒的意识形态下逐步成为陕北秧歌的承接人、传承人。另一方面从社会的“大众娱乐”教育入手,多办一些陕北秧歌“自乐班”。根据陕北秧歌的舞蹈律动特点,将陕北秧歌融入全民健身、集体操等运动,促使健身者在自娱自乐中成为陕北秧歌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总之,陕北秧歌是中华民族、三秦人民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好陕北秧歌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各级政府、各界文化人士、各级艺术院校、各类秧歌研究人员应积极参与到陕北秧歌的传承、发扬广大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王玉婷. 陕北秧歌的溯源和研究[J]. 大众文艺. 2018(10)

[2] 侯贝贝. 浅谈陕北秧歌服饰的传承与发展[J]. 大众文艺. 2016(03)

[3] 夏爽. 试析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文化价值[J]. 艺术家.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