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3

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吴煜坚,陈冰, 言丽萍, 李熠, 吕勤

东莞市康复医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30例。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较护理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可有效提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患儿的认知功能,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脑性瘫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为脑瘫,该疾病是因为胎儿或者是婴儿大脑出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儿童出现活动功能的异常。社会监管力度不够、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够、亲属对脑瘫相关知识的缺乏均是造成婴幼儿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脑瘫儿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六个方面,对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选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及个人活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护理干预效果的关键在于与患儿个人情况相符并且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提升患儿的认知功能。延伸护理是医院护理时间和空间的延伸,与电话访问和家庭访问结合在一起,实现在医院外的空间内随时与患儿沟通的目标[2]。该护理服务越来越多地用于慢性病的非手术治疗中,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即以延伸护理干预为基础,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护理模式,进而达到将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最大化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儿的年龄范围为4~6岁,平均年龄为(5.11±0.22)岁,男女比例为31:29;常规组患儿的年龄范围为4~6岁,平均年龄为(5.32±0.17)岁,男女比例为32:28。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儿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脑瘫;患儿精神状态无异常,;患儿无心脏、肾脏器官功能衰竭情况;患儿临床资料完整,不会造成研究数据缺失的情况。排除标准:患儿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不属于脑性瘫痪;患儿存在精神异常问题,无法与研究人员进行正常沟通,影响研究数据的获取;患儿肝脏、心脏等重要人体器官出现功能衰退的严重情况;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可能造成临床数据缺失的情况;除本研究外同时参加其他研究,对研究护理效果产生干扰的患儿。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留存联系方式,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等。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1)家庭指导指导。定期对患儿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居家指导随访,对其用药、家庭护理进行调查,适当进行指导,提高其用药及护理措施的规范性[3]。(2)健康宣教。根据患儿自身对疾病及护理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适当指导,讲解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增加患儿及其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微信、QQ等平台增加与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机会,定期组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患儿进行经验分享活动,为患儿树立良好的治疗榜样,进而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配合程度以及积极性,进而提升护理效果。(3)为保证护理及康复效果,减少对患儿心理及精神上的刺激,需保持患儿处在较为安静的护理康复环境中,同时为避免人流走动污染病房空气,需定期对患儿房间的各个角落进行消毒,并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但开窗时需注意为患儿做好预防感冒的相应措施。(4)康复锻炼。由于脑瘫患儿具有治疗周期长的特征,医院治疗时间长,所以根据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为患儿制定相应康复锻炼计划。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护理人员指引并鼓励其进行功能性锻炼,同时为患儿及亲属进行锻炼技巧的指导工作。

1.3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患儿在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前和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共100分,从患儿的进食、上厕所所、穿衣、行走、上下楼梯、大小便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分别对两组患儿在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前和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3个月后采用自拟的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该量表包括11个条目,共32.5分,分值越低,认知功能越差,患儿的评估分值越高代表其认知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使用(

x±s)进行表示,应用t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护理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1。

1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n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14.1±1.6

27.1±0.6

常规组

30

13.6±2.3

21.5±0.4

t

0.743

7.552

P

0.451

0.038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较护理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评分增加幅度远高过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2。

2两组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n

认知功能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14.1±1.6

27.1±0.6

常规组

30

13.6±2.3

25.5±0.4

t

0.749

7.572

P

0.453

0.035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脑瘫治疗机构都过于关注医疗康复,对家庭康复、社会康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患儿没有得到有效、持续的治疗,进而导致脑瘫患儿在出院后康复效果大幅度降低[4]。本次研究在实施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干预时,对脑瘫患儿的亲属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普及和培训,进而使患儿家属积极主动和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达到为脑瘫患儿建造一个科学、健康的护理康复环境,同时还能够提升患儿的康复训练强度、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5]有研究指出实施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可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对患病儿童不正常的姿势进行纠正。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另一组,该结果与以上结论相符。

本研究中给予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的一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一组,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传统的常规护理制度对门诊的患儿进行了常规管理,该过程中受到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家庭精力的影响。大多数患儿出院后没有得到很好的随访,很难满足患儿的需求。而延伸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扩大了护理的时间和范围,患儿可以受益于24/7全天候护理服务[6]。可以正确地识别患儿自身的疾病状况,充分了解疾病和自身的身体状况,从而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家属对患儿未知疾病的恐惧。此外,护理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和增强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医院外的康复效果,促进患儿的身体康复。

总之,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倩,梁琬佩,文丽,等.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6):2828-2832.

[2]岳草,常笑冰,尚清,等.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1):93-95.

[3]谷露.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效果及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7):12.

[4]吴松霞,尚清,马彩云,等.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030(11):98-99,109.

[5]张红梅,马彩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43-44.

[6]吴岸敏,李炜,吴柳芳,等.早期康复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91-94.

作者简介:吴煜坚,女,1981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 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儿童康复护理; 科室:康复护理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