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老年人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

丁占山 1 鞠玉山 2

1 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二干休所 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五干休所门诊部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鉴别诊断结果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部接收的抑郁症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老年认知障碍组50例与老年抑郁症组50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8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治疗过程与诊断结果。结果:经过积极治疗,老年认知障碍组患者与老年抑郁症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结论:认知障碍与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在,二者相互影响,存在类似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临床医师需要加强诊断鉴别,早日确诊患者病情以便及时治疗。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认知障碍;鉴别诊断;临床治疗

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老年抑郁症多发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得出,老年抑郁症年患病率为5%,大多数老年患者患病后会出现认知障碍,极易合并痴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疾病[1]。相比于青壮年,老年人机体素质较差,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降,且老年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所以治疗困难,后果严重。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不断升高。相关研究显示,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而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出现抑郁症的几率为44%,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老年抑郁症与认知障碍均属于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所以误诊率极高,一旦误诊后果极其严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部2017年8月-2019年8月抑郁症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老年认知障碍组50例与老年抑郁症组50例。老年认知障碍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56-77岁,平均年龄(64.79±6.68)岁。老年抑郁症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56-79岁,平均年龄(65.02±6.79)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分析老年抑郁症与认知障碍发病机制

(1)老年人抑郁症:①抑郁症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因子假说认为炎症因子是诱发抑郁症的前提因子,例如:IL-1、IL-6、IFN-γ以及TNF-α等因子,上述炎性因子释放前提后能够早知去甲肾上腺素与5-HT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单胺假说认为,神经递质释放下降能够引起患者出现抑郁症,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5-HT与NE释放量降低,一些抗抑郁症药物就是以该条件为原理制作而成的。此种药物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改善患者临床抑郁症状后能够明显测得5-HT与NE含量升高。②抑郁症与人体菌落关系。相关假说得出,患者出现抑郁症的原因与人类机体肠道微生物菌落多样变化存在相关性。肠道菌落结构变化可以引起肠道正常菌群变化,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抑郁炎性因子,在神经系统起作用后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况。③抑郁症与神经系统相关功能脑区的关系。相关理论认为,雨中患者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均存在紊乱现象,主要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与岛叶等脑区处理情绪功能不正常。其中,下丘脑异常极易导致患者情绪调节通路异常,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况。

(2)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神经递质以及受体异常相关,再加上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乙酰胆碱极易神经肽异常引起患者神经系统紊乱,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脑组织蛋白聚集异常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症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炎症因子细胞受损。例如:IL-1、TNF-α可导致脑血管受损加重,使患者脑组织进一步受到刺激,神经毒素杀伤存活神经元得到释放,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1.3老年人抑郁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方案

(1)老年人抑郁症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单一用药,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动态与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预防患者出现抑郁并发症。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一线使用药物主要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抑郁药物等。传统治疗中大多应用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物或者是单胺氧化酶等,但是使用这些药物会对患者造成较大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应用减少。在药物治疗基础需要加强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明确社会地位与社会功能,深入了解人际、婚姻、家庭等关系。

(2)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临床常用二氢麦角碱制剂改善患者脑血流,使用高压氧舱、都可喜等改善患者脑部供氧,使用呲拉西坦、阿尼西坦等药物改善患者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使用神经生长因子、爱维治、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增强患者神经营养。临床常用上述药物治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但是医学证据不足。尼莫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有效对抗该内流进入细胞中,具有治疗针对性。

  1. 结果

(1)入选老年抑郁症患者均出现心情低落、兴趣降低、精力不济、疲劳感增强等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注意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自我评价降低,感觉不到人生的价值,悲观情绪占主导地位。少部分患者存在自残或自杀倾向。

(2)入选认知障碍患者均出现记忆力异常、注意力下降、语言能力减退、执行能力不足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存在学习困难。

经过积极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

  1. 讨论

相关研究认为,老年人抑郁症患者极易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但是认知功能障碍区别于老年痴呆,二者症状相似,临床诊断困难[3]。老年人抑郁症主要指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受到心理与社会等因素干扰造成的,其中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递质以及受体异常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其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出现问题可能会使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紊乱程度加重[4]。上述两种病情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抑郁症的治疗原则为遵循个体化原则,用药单一,药量呈递增趋势,治疗时联合心理疏导。临床主要选择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老年人抑郁症与认知功能障碍在神经科极为常见,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互相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临床需加强诊断鉴别,采取相应手段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罗玉霞.老年人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鉴别诊断和临床诊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7):69. DOI:10.3877/j.issn.2095-8242.2018.97.047.

[2]王琴.老年人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鉴别诊断和临床诊治[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155. 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7.19.218.

[3]袁勇贵,叶勤,李海林, 等.老年期抑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102-104. 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5.4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