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探讨

奚阳

2107821990*** 24824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人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所需的人才具备复合性特征,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整合。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凸显应用型学科的优势,将人才培育重点放在应用化学人才发展上。为迎合社会需求,高校开始设置应用化学专业,推动专业建设。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实践

引言

就学科性质来说,应用化学是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间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高校来说,进行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能够有力的优化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不但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培育办学特色。而且还能提升学校的专业竞争力,达到更好的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然而,在各大高校在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不足的地方函待解决。

1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理论与实践都突出的专业人才。第一,实验教学条件落后。学校投资有限,经费欠缺,大型仪器设备不充足,能够用于实验的设备远少于学生的数量,不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实习基地也不多,不能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术的实践能力;第二,教师队伍薄弱。现今的应用化学教师多为年轻队伍,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更没有专业学术的带头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科研水平有限。虽然近年来应用化学专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国家性重点课题还是较少,研究能力有限。

2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探讨

2.1科学定位并合理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秉承“潜心学术,志在创新、服务国家,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依据大连理工大学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总体目标,专业定位于培养化学“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的精英人才。定位于化学科学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以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张大煜化学菁英班”的方式实施(简称基础科学班),基础科学班实行滚动淘汰、100%保研的特殊人才培养政策;定位于科技研发方向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本校明显的化工学科优势,采取理工融合的培养模式实施(简称理工融合班)。基于上述专业定位,基础科学班以培养具有雄厚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受到系统的化学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具备突出的科研工作潜质,能够在化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志于从事化学科学研究并成为未来化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为目标。理工融合班的培养目标是化学与化工并重而且密切结合,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同时受到应用研究、科技研发和科技管理方面的综合训练,能在化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技研发的理工融合型的高级人才。

2.2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实验条件

高校要顺利开展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就必须把完善基础设施当作是基础与前提条件,确保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需要有丰富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支持,这使得社会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为迎合社会需要,促进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壮大,高校开始在应用化学专业发展过程当中推进扩招政策,使得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在如今的新形势之下,高校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以及重点,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积极建设教学楼,结合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确定新型教材,保障学生能够接触最前沿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积极优化和补充,基于学校实际进行实验室扩建,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提供专门实验室来满足他们的实践需要。考虑到应用化学不同于普通化学,所以要尽可能地避免实验室混用问题的出现。为保障每位学生都拥有实验实践的机会,需要适当增加实验台,补充仪器设备等材料,有效锻炼学生实操技能。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高等院校在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本专业建设的核心。要更好、更全的建设一个应用化学专业,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所以,在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在心里树立起足够的重视度。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当中,应该以院校自身的教师为骨干,院校其他专业的教师为辅助,外职聘请教师作为补充的方法,来建设我们的专业师资队伍。而在我们的师资队伍教学的过程当中,使用在职教师攻读相关穴位,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的方法,来培养年轻教师以及刚人职的教师。同时,还应根据特色专业发展的目标,建立一套属于自身院校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拼搏精神。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在同行当中的地位,提升竞争力。

2.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必须注重层次

实验作为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我们将教师和学生的科研、专业实习、开放实验室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的科研室开辟综合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开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科研室,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及科研能力。同时在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时,让学生到与金种子集团共建开放实验室进行实训及锻炼,进行科学素质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在学生做毕业论文时也积极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做研究性论文,可以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和层次。

2.5构建应用化学实验课成绩评价新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对目前应用化学实验课成绩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构建新的应用化学实验课成绩新模式和新体系。然而,要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还需要理论、实践、技术作支撑。这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对老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学校正在进行专业调整及结构转型,我们有义务构建有效的应用化学实验课成绩评价新体系,并用于应用型人才“未来实施者”的评价实践之中,培养出具有较高评价素养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们根据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发展现状,提出应用化学实验课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突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中心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教学特点,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学业成绩评价指标新体系。应用化学实验成绩评价内容分成三部分:基础实验项目➝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研究创新实验项目,这种三层次的应用化学实验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多层次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结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阻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用化学专业是基于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的综合课程,基于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合理,专业教学必须健全制度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依据。此外,专业建设还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养,向外扩展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青青.应用化学专业催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9,48(05):199-200.

[2]张晨曦,李沁然,樊志.应用化学专业理工融合的培养探索和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8(02):61-65.

[3]周建国,费学宁,踪程,等.应用化学专业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8,24(02):155-159.